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76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

夢想島中文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40分鐘后,常浩南便來到了丁高恒的辦公室。

  有些出乎他預料的是,除了后者本人之外,還有航空工業總公司的董事長梁卓平也在。

  “丁主任,梁總。”

  常浩南只是在去年參與八三工程之前的那次面談會上跟他見過一面,不過再怎么樣,他對于自家航空工業的掌門人肯定還是認識的。

  不過仔細想想倒也合理,畢竟丁高恒這種身份,不可能親自去主持一次具體技術層面的會議。

  而常浩南又沒那么多精力去搞行政工作。

  所以大會真開起來,無論在哪,肯定還是得由梁卓平來負責實際的籌備工作。

  “小常啊,隨便坐吧。”

  丁高恒正在翻看手中的一份報告,從封面上看似乎正是有關航空發動機產業的。

  而梁卓平竟然主動站起身,跟常浩南握了握手。

  “浩南同志,好久不見。”

  僅僅第二次見面,稱呼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雖然聽起來似乎區別不大,但其中隱含著的意思,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梁卓平已經不太好把常浩南視作一個單純的晚輩或者下屬了。

  實際上前者的內心此時也是有苦說不出。

  要知道,當年讓常浩南參與八三工程,他好歹也是出過力的。

  但畢竟不是專業的技術人員,后面也就沒有格外去關注。

畢竟剛開始一段時間,關于八三工程的報告里面,對方的名字出現頻率也不是非常高  結果等到今年年初意識到情況不對,終于反應過來的時候,再想發力就已經來不及了。

  誰能想到才半年左右的功夫,人家把人脈直接建設到丁高恒那去了?

  于是梁卓平就有點尷尬了。

  在科研領域,他不是院士,甚至也不是型號總師這類帶頭人。

  行政上雖然身居航空工業董事長,但對方又不是你航空工業總公司的員工,再說看人家跟丁主任這關系也是非比尋常,誰能壓誰一頭還說不準呢。

  而要論個人關系,他還不像閻忠誠和楊奉畑這老幾位一樣,在常浩南剛加入八三工程那時候就一直帶著他。

  艱苦創業你不陪,功成名就你是誰?

  這點自知之明,梁卓平還是有的。

  總之小常同志四個字卡在嗓子眼半天愣是沒能叫出口。

  最后還是換了個稱呼。

  常浩南倒是沒在意這些。

  能跟梁卓平在地位上盡量拉平一些沒有壞處。

  不是說對這個人有什么意見。

  而是在他的計劃里面,未來要把航空工業總公司下面所有負責航空動力的單位全都拆出去單獨成立一個華夏航空發動機集團,勢必要觸及到梁卓平的利益。

  早點讓對方意識到自己沒辦法跟大趨勢對抗,反而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到時候出現一些不愉快的可能。

  “丁主任,我這段時間經過詳細的調研和考慮之后,寫了一份關于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的報告,請您過目。”

  常浩南從包里把掏出一個檔案袋,放在了丁高恒的辦公桌上。

  后者拿起檔案袋,被里面內容物的厚度震驚地動作停頓了一下,然后才動作麻利的拆開。

  “簡單說說伱的想法,關于那個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的。”

  常浩南的報告主要是關于技術可行性論證,以及匯總國內外航發產業發展情況,并沒有直接提到剛剛在電話里面說過的內容。

  “我認為,渦噴14發動機的最終定型,實際上以另外一種形式實現了當年高推預研項目設定的目標,也就是對標F404發動機,為我國自行研制渦扇發動機提供技術儲備。”

  所謂高推預研項目,是1980年時,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啟動的第一個按系統工程組織管理的大型預先研究項目,歷經15年,才終于在1994年1月拿出來了一個樣機。

  盡管這臺樣機在紙面上達到了換算流量25kg/s的目標,但實際上么…

  反正在項目總結里面,重點部分只能寫“鍛煉了人才隊伍”。

  這也是我國搞第三大渦扇大推過程中遇到的眾多挫折之一。

  只不過在如今的時間線里,由于渦噴14表現出的性能過于支棱,甚至在部分指標上達到了早期型F404的水平,相當于給這個不是很成功的項目強行挽了個尊。

  但無論如何,這都說明咱們華夏已經把第二代發動機給玩明白了,按照一般科研規律,接下來就是時候搞第三代了。

  因此停頓了一下之后,常浩南又繼續道:

  “應該認為,目前已經有了正式啟動推重比8一級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項目的基本條件,我希望能夠集中整個航空工業系統的研究力量,以606所為總工程師單位,結合624所和黎明廠(410廠),共同牽頭,其它單位負責協助參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把這塊硬骨頭給啃下來!”

  “所以,在正式啟動項目之前,我希望能夠將相關單位的同志們集中在一起開個會,一方面是把思想統一起來,讓大家意識到,這不是在犧牲自己支援兄弟單位,而是互惠互利,另一方面也是系統性地介紹一下,過去一年中我們在渦噴14項目中取得的技術突破,以及由此所衍生出的一些其它影響,給我們航空動力領域增強一些自信。”

  聽到常浩南的這樣一番表態之后,坐在對面沙發上的梁卓平整個人一個激靈,連著張了好幾次嘴,但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怎么開口。

  常浩南說的這種玩法,他其實熟悉。

  就是搞研發大會戰嘛。

  不過從80年代后期開始,這種搞法一方面被認為是具有“落后”的時代特征,另一方面也確實是砸鍋賣鐵風險太大,一旦搞不成,整個行業都要傷筋動骨,因此逐漸不再被提起。

  沒辦法,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華夏的航空領域研究過去在這上面吃虧太多,現在還處在矯枉必須過正的階段。

  要是換個人拿出這種計劃,恐怕都不會被嚴肅地納入考慮。

  但今天站在這里的是常浩南。

  所以丁高恒正在聚精會神地翻閱著手中的報告,并沒有表露出任何傾向。

  梁卓平雖然第一反應是有些荒唐,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的話,又說不出任何反對的話來——

  他今天來的時候,也帶來了一份報告。

  內容是過去幾年里,華夏航發產業發展情況的總結。

  不匯總不知道,一匯總嚇一跳。

  實際上,一直到去年的這個時候,渦噴14還處在一個情況比較危險的邊緣。

  而在一次試飛中發生了二等事故之后,當時正好完成了殲8C總體設計改進工作的常浩南臨時加入606所的攻關小組。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整個項目迅速以脫胎換骨的方式重獲新生。

  這前后之間的唯一變量,就是常浩南。

  毫無疑問,這樣一號人物說要集中力量來搞渦扇10,肯定還是要慎重對待。

  再說,作為華夏航空工業的掌門人,梁卓平自己也希望能快一些搞出跟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航空動力。

  過去只是不敢想罷了。

  畢竟真要是搞出問題來,第一個背鍋的就是他。

  現在么…

  萬一成功了呢?

  許久之后,把報告看到最后的丁高恒才總算抬起了頭。

  “小常啊,在做決定之前,我只有一個問題要問。”

  “我估計了一下,這個發動機大會戰,恐怕要占到未來幾年內對航空動力領域撥款的八成左右,就算考慮到明后兩年經費增加,也不會少于六成。”

  “你有沒有考慮過這件事情的風險?”

  作為總管軍工科研生產的科工委主任,丁高恒必須從全局出發看問題。。

  華夏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家底很薄,實在經受不起什么風險,所以容錯率是他必須考慮的。

  “考慮過。”

  “所以我剛剛才說,這這不是在犧牲自己支援兄弟單位,而是互惠互利。”

  常浩南鄭重地點了點頭。

  他沒有回答諸如有我在肯定不會有風險之類的話。

  雖然他自己確實覺得不會出什么問題,但那不是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應該有的態度。

  哪怕百分之百確定,也必須嚴謹負責。

  “我會把渦扇10項目分成幾個明確的任務模塊,每個模塊包含一系列相對完善的技術體系,每完成一個小的階段,參與項目的其它兄弟廠所就可以從中獲得系統性的,而非零碎的知識和經驗,從而反哺他們對現有發動機型號的改進工作。”

  “雖然整個項目的總投資肯定十分龐大,但實際操作中其實是分階段投入,看到成果之后再投入下一階段,而不是一錘子買賣,這樣一來,無論是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還是我們的上級單位,心里面多少都能有個底。”

  這也是常浩南在重生之后搞項目時的一貫思路。

  實際上,如果把上級單位視為投資人,研發項目視為初創企業的話,就很容易理解了。

  新公司可以賠錢,但你得讓投資人看見希望——上級單位可以給你持續投入,但你得能持續性反饋出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

  對于大多數都不是專業技術出身的決策人員來說,“航空推進技術驗證計劃初見成效,在加工制造和試驗設備建設方面也都取得了明顯進步…”這種話過于空泛了。

  但你直接掏出一臺新發動機,就算只是對老型號的改進升級,說服力就完全不一樣。

  而這一點,丁高恒自然明白。

  只是對于過去的華夏航發產業來說,哪怕階段性成果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取得的…

  不過現在從常浩南口中說出這樣的思路,至少說明他慎重地思考過所有可能性,而不是一時熱血上涌做出的決定。

  “卓平啊,這個會,我看就定在臨榆召開,如何?”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