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宋旗幟飄揚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因為宋軍本質上是兵分兩路,只是西路大軍分頭行動,由張亢和景泰率領,分別進攻邈川城和卓啰城。

  同時配合涇原路的宋軍對邊境西夏軍展開清理攻勢,讓青塘和卓啰和南一帶西夏軍損失慘重。

  而東路則由環慶路和鄜延路共同組織對西夏境內的騷擾,數萬宋軍化整為零,以營級為單位,襲擊西夏境內的寨壘、碉樓。

  除了城池以外,野外的一切軍事設施都是宋軍打擊的對象,令邊境的西夏人聞風喪膽,紛紛撤離跑回城中躲藏。

  大宋如今已經斷絕了宋夏互市,宋人背槍騎馬在草原馳騁,西夏人只有挨打的份,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畢竟西夏人唯一的遠程手段就是靠火炮,野戰相遇的話,用冷兵器跟宋人火槍打,還未靠近到一里的位置,就已經被射攤了一片,實在無法抗衡。

  雙方犬牙交錯互相攻伐,邊境野外的西夏軍隊一時被肅清。一些城池還有重兵把守,全靠著西夏自己打造的火炮防備。

  東線鄜延路兵馬總管任福率領一萬余人馬,屢次出關,不斷騷擾西夏,似有深入夏境的意思。

  戰線一時僵持。

  便在這西北局勢看似錯綜復雜,卻實則逐漸明朗,大宋漸漸占據上風之時,東北方向的遼宋戰役,也緩緩拉開了序幕。

  同樣是在十月初,京東東路登州海灣里,一支大宋海軍艦隊,揚起了風帆,浩蕩著向北方而去。

  從大宋慶歷元年開始,趙駿就已經在不斷擴大海軍規模,建造新型戰船。

  唐宋時期船只發展如火如荼。

  根據北宋宣和年間航海家徐兢所著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北宋就已經有了單龍骨的尖底船,名曰“福船”。

  在這個基礎上,大宋打造出了一系列戰艦。

  包括長六十余米,寬二十余米,排水量一千多噸的福船戰列艦。

  還有長四十余米,寬十余米,排水量八百多噸的飛虎護衛艦。

  以及三十余米長,八米寬,排水量六百多噸的海鶻攻擊艦。

  其余排水量二至五百噸的突擊艦、沖鋒艦、登陸艦、作戰艦、補給艦、后勤艦若干。

  一支海軍艦隊人數為五千人,以一艘福船戰列艦為主艦,配備二十四個車輪槳,五十名劃槳水手,二十七門火炮,三個大型風帆,整體能容納四百余人。

  再加上兩艘飛虎護衛艦,五艘海鶻攻擊艦,二十多艘突擊艦、沖鋒艦、登陸艦、補給艦等,一支海軍艦隊總噸位約一萬噸出頭。

  這點噸位跟后世比肯定不太行,連一支航母編隊的零頭都算不上,甚至跟明朝初期比起來都差上一籌。

  如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長一百五十多米,寬六十多米,排水量三千多噸,能容納一千余人,其余護衛船只噸位規模就已經跟大宋的“福船”差不多。

  但至少在眼下裝備了火炮的大宋海軍艦隊,已經是天下無敵的存在。

  整個海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與之匹敵的對手。

  說起來有些諷刺。

  趙駿組建海軍是以打著保護海洋貿易,打擊海盜的名義建立。

  最初是兩支,分別為淮南泰州鎮海軍,河北濱州定海軍,加上原來大宋在登州的平海軍,為三支艦隊。

  之后又陸續增加了四支,為山東登州威海軍,兩浙臺州寧海軍,福建泉州安海軍,廣東廣州靖海軍,總規模達到了七支艦隊三萬余人。

  若是加上駐扎在對馬島和濟州島的一部分海軍,總噸位大概在八萬左右,人數規模也有四萬之眾。

  而海盜的規模跟大宋海軍比起來卻如云泥之別,近海的海盜幾乎已經被大宋海軍剿滅一空,唯有日本和高麗海貿航線附近偶爾還有兩國盜匪出沒。

  這種情況也讓朝廷內部有些微詞,對于朝廷花重金去打造海軍,不少官員上書要求裁撤掉,因為徒勞耗費財力,沒什么用處。

  但這些建議都被政制院給無視了,包括趙禎都下旨申飭了這些官員一番,在見識到了后世海洋霸權的重要性之后,連趙駿都不用出面,自然有皇帝和諸多宰相為他的決定背書。

  這次大宋出動的船隊就是濱州定海軍,登州平海軍和威海軍,威海軍已經東去前往高麗馳援,定海軍和平海軍將北上直撲遼國腹地。

  此刻狄青立于主艦“護國艦”的甲板上,身后的披風招展。陸地上打仗習慣了,海洋打仗卻是頭一次。

  他的身邊站著登州平海軍的指揮使呼延守用。

  呼延守用見狄青自出海之后就一直眺望遠方海洋,已經足足一個多時辰,便笑著說道:“狄帥以前應該沒怎么出過海吧。”

  “是沒出過,也沒打過海仗,讓我有些忐忑。”

  狄青倒是頗為老實。

  很干脆地承認了自己不擅長海戰的事實。

  不過他也沒必要撒謊,因為他自從滅了安南之后,因功已經升為樞密副使。

  宋代武將升職就已經不是升為某某校尉,某某將軍了,而是往三衙或者樞密院升,如三衙的三大指揮使,以及樞密院使。

  只是三衙屬于虛職,算是退居二線不掌權。樞密院就不一樣了,如今依舊是樞相,屬于實權部門。

  此次出兵,狄青以樞密院副使的身份兼海軍兵馬總管。

  因此理論上來說大宋所有海軍現在都歸他管,級別是呼延守用上級的上級的上級,即便說自己不會打海仗,也不用擔心有人奪權的問題。

  呼延守用撓撓頭道:“不瞞狄帥,其實我們也不知道怎么打海仗。”

  “啊?”

  狄青傻眼了,瞪著眼睛看著他。

  呼延守用見狄青詫異地看著自己,就連忙道:“不止是我們平海軍,其它海軍也根本不會打仗。”

  “為何?”

  狄青納悶,這TM不會打仗要你們何用?

  “因為沒打過啊。”

  呼延守用雙手一攤道:“海上全是我大宋的軍艦和商船,即便有海盜,就他們那點小破船,都不用火炮,直接撞上去都能將他們碾碎,哪來的仗打?”

  “額”

  狄青一想也是,大宋海軍自建立起來就沒有過對手。

  因為對手根本沒組建海軍。

  那他們的作用不就完全沒有任何作用了嗎?

  所以與其說不會打仗,不如說雖然有訓練,可沒有任何實戰經驗。

  這也是弊端之一。

  “無妨,反正這次也是登陸作戰,我們的任務是靠近到遼國邊境,占據榆關,切斷遼國主力部隊的馳援。”

  狄青反倒過來安慰了呼延守用一句。

  這也是實話。

  大宋不是能掐會算,他們只是從大戰略上來看,發現遼夏進攻大宋盟友,逼大宋主動出擊露出破綻是最好的選擇,不代表他們就知道遼夏主力位置。

  何況遼國和西夏都隱藏得很好,沒有暴露底牌,對主力部隊采取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掩飾,以至于宋軍斥候內應也搞不清楚情況。

  信息戰就是這樣,雙方虛虛實實,對于敵我而言,各種各樣雜亂的信息會擺在政制院,想迅速判斷沒那么容易。

  兩個不會打海仗的將領便帶著船隊浩浩蕩蕩北上,在經過渤海灣的時候,便與定海軍匯合,兩支艦隊總計也就一萬人左右,但卻有大小船只五六十多艘,聲勢浩大。

  數日后,遠在涿州的范仲淹就以高麗與大宋簽訂互助條約,遼國進攻大宋盟友為由,領兵十余萬,北上開啟了對遼國的戰爭。

  遼國那邊果然加大了防御,以析津府為核心,在周圍良鄉、宛平、玉河、高粱河等地布置了防線。

  雙方迅速進入對峙階段。

  便在這一片劍拔弩張當中,宋軍率先開火。

  不過開打的并非前線的范仲淹。

  畢竟范仲淹才剛剛開始進攻,周圍全是遼國人的火炮,他強行攻打就是送死。

  所以進入遼國境內之后,范仲淹就采取了老辦法,在距離良鄉、宛平、玉河等地的遼軍外圍,駐扎了數座大營。

  營寨在遼軍射程之外,他們高筑寨墻,安置火炮,不斷運輸糧草,頗有點要和遼國打持久戰的意思。

  幾乎是在遼宋進入緊張刺激的對峙時,河北定海軍,山東平海軍兩只海軍,就已經緩緩出現在了遼國南京府的平州。

  平州就是后世開平到秦皇島一帶,此時的榆關,同時也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山海關,便在此地。

  十月九日清晨時分,初冬時節,北方天氣愈發的寒冷。

  平州廣寧縣,冷厲的冬風讓海水驚濤拍案,岸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港口,港口上還停留著一些船只。

  遼國其實是有一些水軍的,但數量并不算多,而且只在近海活動,沒有出過遠海。其中營州、廣寧等地就駐扎了一支海軍,名叫鄰海軍。

  除此之外,還有遼興軍、興善軍、海陽軍等幾支部隊駐防,主要是用來把守榆關這片重要的關隘。

  雖然遼國得到燕云十六州不費吹灰之力,但榆關的重要性非常高,燕云以北燕山山脈阻隔了東北白山黑水間的攻勢,是燕云地區重要的戰略山脈。

  遼國若要運兵南下,最方便的只有兩條路,一是歸化州,也就是后世張家口。第二條就是走榆關了。

  耶律宗真為掩人耳目,在自己前往東京道的時候,主力大軍也是跟隨在其側,不然宋人內應偵察到遼國皮室軍沒有跟著他走,肯定會懷疑里面有詐。

  所以此時明面上耶律宗真本人在東京,皮室軍也在東京,遼國主力正在進攻高麗。

  現在偷偷抵達南京,勢必要從榆關經過。

  廣寧縣縣城之上,鄰海軍的士兵正在城頭百無聊賴地看向東北面榆水的方向。

  他們雖然名義上是水軍,但自從上次遼國組織了一支船隊,把遼國僅有的幾千水軍都拉過去,前往日本準備擺脫宋人硫磺貿易的時候消失,鄰海軍就名存實亡了。

  這些鄰海軍也是就近招募的一些熟悉水性的漢人士兵,平日里就做點在海邊城池駐防,或者開船在近海附近晃悠一下的工作。

  如今遼宋又要開戰,他們看到在東北方向,正有一批批的皮室軍越過榆水,向析津而去。

  “娃兒,這是第多少批遼人了。”

  城頭上一個中年小兵正低聲問旁邊的一個年輕小卒。

  年輕小卒低聲道:“二叔,光前天到今天,就已經有四批了,不下兩萬。”

  “可惜了,現在忽然開戰,邊境和海上都被封鎖,不允許出入,否則我們可以把消息傳出去。”

  “要不今天晚上我再去約定的地方看看?”

  “算了,如果被上面的人發現你又擅自離崗,恐怕要懷疑你了。”

  中年小兵否定道。

  皇城司這些年自然不是啥事沒干。

  由于前些年宋遼全面開通商貿,兩邊商業迅速繁榮,很多遼人與宋人互相來到彼此邊境做生意。

  但雙方自然也有很多察子偽裝身份,跑到敵國國內以貿易為名,實則當內應。

  遼國人有很多間諜,大宋的間諜不比他們少。

  像這兩名鄰海軍的士兵就是由一名走私船的皇城司指揮使發展而來。

  宋遼邊境貿易,為了少納稅,勢必有很多走私船。

  遼國非常歡迎他們,因為從日本走私來的硫磺要比從正統渠道過來的大宋商人賣的便宜很多。

  而平州就是走私船來的最多的地方,在大宋嚴厲打擊走私船之后,廣寧、營州等邊境城池甚至一度因走私客而非常繁榮,妓女、酒樓、酒館、商鋪非常多。

  只是最近兩年大宋打擊走私船非常厲害,加之商人們的嗅覺非常敏銳。

  八月份遼國南侵高麗,九月份宋軍就已經開始在厲兵秣馬,九月底大宋朝廷下令停止宋遼、宋夏榷場互市,很多人猜測又要開戰了,因此邊境又變的蕭條了起來。

  原本這兩個小兵的上級經常來往于宋國的滄州與遼國平州,一來從事商業活動,二來從事間諜活動。但現在也被迫不能出發,以至于情報不能帶回去。

  兩個人正小聲商量著,忽然就聽到遠處各種叫喊聲音不迭,他們連忙扭過頭。

  就看到東城墻附近的士兵似乎頗為騷亂,很多人好奇就往那邊湊,兩個人跑到了東城墻方向,順著城墻上大呼小叫的士兵們指的方向望去。

  便看到遠方海平面上,不知道何時出現了一個小黑點。

  是走私船嗎?

  兩個宋國內應腦子里第一時間冒出來這個念頭。

  沒想到在眼看就要開戰的口子,還有不怕死的走私船過來,就是不知道是他們的上級,還是別的走私船。

  “太好了,又有宋國商人的船隊過來了,這些天在這里嘴巴都快淡出鳥來。”

  “必須買點酒,宋人的酒非常好,特別是那名喚燒春的烈酒,聽說是唐時巴蜀之地釀造的,一喝就渾身發熱,冬日里喝這酒暖暖身子。”

  “不止,聽說他們的皇帝也造了很多酒。唉,宋人的酒好是好,可惜太貴了。”

  “反正就要打仗了,不如干脆搶了他們。”

  “說搶的是腦子發瘟嗎?一旦搶了,以后再也沒有船過來,就是在打仗的時候,才要把他們當耶耶一般供著。”

  城池內外的鄰海軍士兵們議論紛紛,很多人摸了摸自己的口袋,眼巴巴地看著遠方的黑點。

  甚至有些急不可耐的軍官已經下到了城池,打開南城門,跑到了港口處等著了。

  畢竟從唐代開始,四川就已經出現了名為燒春的烈酒。

  之后趙禎設立榷場,通過各種辦法,制造出了很多高粱酒、蒸餾酒、小麥酒等酒種,一時間暢銷海外。

  特別是現在正值冬季,喝點烈酒是最舒服的時候,因此北方遼人非常喜歡宋國的酒水。

  廣寧城守軍不多,也就那么幾百人,很多人眼巴巴地盯著遠處海面。

  不止是廣寧城,距離廣寧數公里外的榆關同樣有城池,只是不如廣寧城大,自唐朝時就建立,設置了南北縱向長約三里的城墻。

  此刻榆關的守軍在放心了最新一批入關的遼軍之后,也看到了南方海平面上的黑點,很多人都被酒勾出了癮,同樣都離開了自己的崗位,來到海邊碼頭等待著。

  一時間從山海關到后方秦皇島一帶的大片區域,海邊碼頭港口,竟然陸陸續續已經聚集起近千遼人,心急如焚地等待著那些船只的到來。

  很快那些船只越來越近,從最初的一個黑點,慢慢變成兩個、三個、四個.

  數十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徐徐出現在了海平面上。

  剛開始遼國士兵充滿了興奮。

  等隨著船只數量越多,他們就越發察覺到不對勁,等待酒水的人群就變得躁動起來。

  “那些是宋人的商船嗎?什么時候宋人有那么大的船隊了?”

  “別說是黑商,就算是宋人官商船都沒那么多吧。”

  “他們到底是什么東西?”

  “會不會是?”

  所有人的腦海里,都迅速出來一個念頭。

  這些船,莫非是?

  “敵襲!”

  幾乎是在海邊遼人士兵躁動不安的時候,廣寧城上,守城軍官發出尖銳吶喊,同時吹響了號角。

  城池高處看得遠,那守城軍官的視力不錯,等船只快到距離他們八九里位置的時候,雖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那人分明見到,對方的船只上,飄揚著紅色的大宋旗幟!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