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深遠,只為今日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如今大宋剛剛崛起,還遠沒有恢復到當年大唐萬邦來朝,成為東亞共主的時候。

  從宋初到如今,周邊原本大唐的小弟,紛紛離大宋而去。

  日本閉關鎖國,官方不與大宋來往。

  高麗被遼國攻打,又遭到宋國的拋棄,被迫向遼國俯首稱臣,成為了遼國的附屬國。

  安南交趾表面上奉大宋為宗主,實則陽奉陰違,不時在宋越邊境挑釁。

  西域三十六國則早就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里逐漸滅亡。

  靺鞨、室韋、回鶻、黨項等國家或者民族要么附屬于遼國,要么就斷絕與大宋的一切往來,要么甚至自立國家與大宋為敵。

  剩余還堅定站在大宋身邊的盟友國家,就只有繼承了唐朝時期南詔國地盤的大理國了。

  所以大理國是從宋初到現在為止,大宋唯一的好大兒。

  至于青塘的話,畢竟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擁有兩三座城池的邊境小地區,還談不上是大宋的藩屬國。

  而自從大宋重新崛起之后,東亞各國除了日本官方繼續裝死,閉關鎖國不與大宋往來以外,其余國家都有了各自的外交變化。

  首先是大理依舊沒有改變親宋的態度,甚至更加崇敬大宋,不僅敞開國門與大宋加強經濟合作,商業往來緊密,同時多次遣使表達對大宋仰慕之心。

  接著高麗早就受夠了遼國的欺負,在大宋擊敗遼國后,馬不停蹄地趕來抱大腿,不止迅速換年號接受大宋的冊封,還讓大宋在國內星島駐軍,成為了大宋的好二兒。

  好三兒則是安南,安南原本桀驁不馴,表面恭敬實則兩面三刀,背后偷襲大宋邊境。但經過與大宋一通親切友好的“交流”之后,乖乖成為三兒子。

  除此之外,就沒有什么大宋的附屬國了。

  因為像西域三十六國已經滅亡,自從公元1004年最后一個西域古國于闐國被消滅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喀喇汗王朝和西州回鶻國。

  他們雖然也在大宋擊敗西夏和遼國之后遣使進貢,可畢竟離得太遠,又被西夏阻隔,不是周邊國家,除了商貿往來的聯系之外,政治和軍事聯系卻是不多,因此不能算是大宋的好兒。

  而青藏高原上的吐蕃諸部現在正處于分裂狀態,沒有形成國家也沒有任何政權。名義上的共主就是青塘唃廝啰,實際上各自為戰,除少數部落向大宋進貢過以外,完全沒有一個整體,自然也就談不上是大宋的附屬。

  所以總結來說,目前大宋周邊接壤或者非常近的國家,西夏和遼國與大宋屬于敵對關系,大理、高麗、安南親宋,而且只有大理一直親宋,高麗是大宋擊敗遼國才回頭,安南是被大宋滅亡才轉變風向。

  這就是大宋如今外交現狀。

  此刻政制院會議室內,諸多宰相的神色頗為凝重,會議桌上擺著一張地圖。

  倒不是趙駿帶來的世界地圖,而是根據世界地圖繪畫出來的眼下大宋周邊國家的現狀,包括皇城司如今多年對外調查以及跟那些來使的使者談話所得。

  這張地圖雖然不能完全準確地把周圍國家的情況和邊境線畫出來,但基本上還是有了一個大概雛形,能夠讓人更直觀看到周邊情況。

  “西夏和遼國幾乎同時對我們的盟友和附屬政權發動襲擊,這里面要是沒有什么事我是不信的,你們覺得怎么樣?”

  趙駿看著地圖上的情況問道。

  范仲淹摸著下頜胡須,皺眉道:“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一句話。”

  “什么話?”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哦?細說。”

  趙駿道。

  范仲淹指著西夏和遼國的地盤說道:“我們在邊境布置大量火炮,若是他們主動進攻,能勝嗎?”

  “自是不能。”

  趙駿都還沒說,其他人就紛紛否定。

  因為大宋的國力躍升,基本上已經邁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初級階段,哪怕如此,與農業國之間的差距也是顯著體現。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用血肉之軀騎馬打仗的民族,去硬憾城池加火炮加火槍的民族,無異于取死。

  所以別說遼夏主動進攻大宋,就算是野外遇到,跑得慢一點恐怕也要丟半條命。

  “這就是關鍵所在了。”

  范仲淹笑道:“所以他們已經不敢進攻大宋的本土,就希望我們露出破綻,比如主動出擊,讓他們處于防守地位,從而獲得地利的優勢。”

  “原來如此,他們兩國在邊境也跟我們一樣布置大量火炮,若我們出兵救青塘和高麗,就正中他們西賊和遼賊奸計了。”

  “那這樣的話,豈不是就說明我們不能主動進攻?青塘那邊還好,可高麗的話,就要落入遼國的手中了?”

  “當年遼國也曾經打下高麗的開京,但后來呢?他們在當地沒有百姓支持,到處都是高麗軍隊在山里伏擊,我看遼國這次也是這個下場。”

  “那不好說,以前遼國沒有火器,雖然高麗正面不能與之抗衡,卻能游而擊之。現在火炮一出,他們的膽略都要碎了吧。”

  諸多宰相議論紛紛,雖然看穿了遼國和西夏的計謀,但好像他們也沒什么辦法。

  畢竟遼國現在也發展起來了火器,主動進攻遼國邊境,只會是自討苦吃。何況這么做也是順勢落入遼夏圈套,恐怕背后還有陰謀。

  “漢龍,你怎么看?”

  范仲淹看向趙駿。

  趙駿笑道:“我的看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遼國和西夏還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啊。”

  “哦?”

  眾人看向他。

  晏殊不解道:“漢龍覺得可以破解?”

  “輕松破解。”

  趙駿擺擺手,指著渤海灣道:“當我把艦隊開到渤海灣,不知道遼國又該如何應對呢?”

  “額”

  眾人一看,頓時覺得很有道理。

  渤海灣扼制住了山海關,往西可以打遼國南京析津府,往東北可以直取遼國東京遼陽府,從戰術上講,可謂占盡先機。

  “可即便是如此,遼國武力還是強盛的,我們要是主動出擊的話,最多也就是幫助高麗擊退遼國。”

  蔣堂搖搖頭。

  “為什么?”

  趙駿反問。

  “遼國在海岸線有大炮。”

  蔣堂解釋道:“我們的船只怕是不能靠近。”

  他做過淮南東路轉運使,對于船只海運還是頗為了解,知道現在的船只都已經裝備了火炮。

  可問題是人家海岸線上也有大炮,論起射程,海岸線的大炮可比船上的遠得多。

  “當年老佛爺也是跟你一樣的想法,大沽口炮臺擊沉六艘戰艦,讓八國聯軍死傷慘重,但結果呢?”

  趙駿雙手一攤道:“海岸線是很長的,光靠那幾門火炮真的能守住嗎?只要上岸野戰,有火槍列陣,遼軍實際上就是活靶子。”

  “哦?”

  眾人一驚,李迪驚訝道:“漢龍是打算攻滅遼國了嗎?”

  “我看過《孫子兵法》,但也看過《戰爭論》,《戰爭論》里那句“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深得我心。”

  趙駿指了指燕云之地道:“遼國的想法我們都猜到了,無非就是攻打高麗,逼著我們去救援,讓我們的分兵前往朝鮮半島,同時主動進攻重兵把守的燕云,從而讓我們露出破綻,找到他們戰勝我們的辦法。”

  “嗯。”

  對于這一點大家都贊同。

  蔣堂道:“照漢龍的意思,我們也是要尋求主動出擊?豈不是正中遼國下懷?”

  “正中下懷就正中下懷唄,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各有戰略。”

  趙駿笑道:“我說實話,就跟西夏一樣,我沒看中西夏整個領土,只看中了青塘和卓啰和南,遼國這邊則看中了燕云,先把燕云收回來。至于滅遼的事情嘛,現在不談,三五年之內吧。”

  “還是三五年內嗎?”

  眾人頗有些失望,趙駿其實以前就說過,最多三五年之內就能滅西夏和遼國,但他們作為宰相,這等豐功偉業,誰又不想沾點光呢?

  如果在他們的任期內完成這一點,恐怕將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雖說趙駿也說了是三五年,處于他們的任期內,可打仗這種事情怎么能說得準備?萬一三五年后開戰,又要打個一兩年,豈不是就出了任期?

  最難受的萬一下一屆宰相恰好遇到了這種沒事,剛上任沒多久大宋就滅了西夏和遼國,白白撿了一個開疆拓土的功勞,那顯然是能讓他們血虧到姥姥家去,怕是個個得吐血。

  所以不止是趙禎,政制院諸多宰相也慢慢地認同起大宋實力提升上來,擁有可以滅亡西夏和遼國的能力,唯獨趙駿卻一直壓著,讓他們感覺到費解。

  難道一個原材料生產地區,還比不上直接把那個原材料產區吞并來得利益大嗎?

  “是三五年內。”

  趙駿強調道:“三五年內,我要讓西夏和遼國國內經濟崩潰,民不聊生,大宋輕而易舉地占據他們,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減少很多傷亡。”

  “啊?”

  眾人睜大了眼睛,愣愣地看著趙駿,仿佛他在說什么天方夜譚的話。

  唯有趙駿笑而不語。

  見他不說話,眾人有些不高興,晏殊埋怨道:“漢龍,你到底在打什么鬼主意,有什么說法就趕緊告訴我們啊。”

  “好吧。”

  趙駿見大家都被吊足了胃口,也不隱瞞了,說道:“你們知道為什么我當初放任遼國火器發展嗎?”

  “不是他們推測出了火藥配比,已經自己研制出了接近我們八九成威力的火藥嗎?”

  宋綬不解地問:“難道這里面還有其它因素?”

  “當然有,我后來不是把十成威力的完整火藥配方還賣給他們,其實就是在他們自己花費巨大代價之后,再推波助瀾一把。”

  趙駿笑了笑。

  “那你說說原因吧。”

  眾人自然知道這件事。

  “我這么做原因有兩點,一是讓西夏和遼國跟我們進行軍備競賽,不斷消耗他們的國力。”

  趙駿就說道:“二是讓西夏跟遼國對我們的貿易產生巨大依賴,從而最終走向我們的貿易陷阱,走向滅亡之路。”

  “第一條我能理解,第二條是什么原因?”

  范仲淹問。

  “你們難道沒發現,西夏和遼國民間百姓的生存,幾乎全都要倚仗我大宋嗎?”

  趙駿笑了笑道:“若是大宋以遼國西夏對大宋盟友出兵為借口,忽然斷掉了一切外貿,對他們進行糧食封鎖和經濟制裁,你們猜猜這兩個國家會怎么樣?”

  糧食封鎖和經濟制裁?

  眾人互相對視,都能看到對方眼中的迷茫。

  只有趙駿依舊保持著微笑。

  其實這些年來,皇城司派到西夏跟遼國的內應,早就打探好了兩個國家的情報。

  西夏和遼國這些年蓬勃發展,看似國力提升,甚至大力發展軍隊,把國庫里的錢幾乎八九成以上用于軍費開支,走上了以前大宋的老路子。

  但實際上經濟和糧食嚴重依賴大宋出口。

  畢竟這兩個國家以前都是靠畜牧業和一定農耕業維持,根本沒有那么多錢用于發展火藥,光進口硫磺就能把國庫掏空。

  為此大宋“好心”地從他們那里進口大量西夏跟遼國特產,為他們輸送了許多錢幣,從而讓這兩個國家維持國內的經濟狀況,并且還有余錢購置硫磺,開始發展軍工。

  可顯然維持火器軍工發展就已經幾乎掏空了西夏和遼國全部國庫,民間發展基本上靠民間百姓自己,為此兩國國民往往需要靠售賣各種產品來維持生計。

  比如西夏和遼國的牧民就會經常把牛羊馬賣到大宋來,還有各種皮毛、礦產、藥材也都是大宋收購的對象,從而讓兩國民間經濟能保持得住。

  而一旦大宋對西夏和遼國進行經濟制裁,各種物資禁運,那么瞬間兩個國家都會陷入糧食匱乏、經濟崩潰的局面。

  不要以為這不現實。

  歷史上西夏與大宋之間爆發戰爭,大宋取消榷場互市,西夏經濟一夜之間陷入絕境,國內民不聊生,牧民損失慘重,要不是李元昊打了勝仗,最后靠著大宋賠償歲幣續命,恐怕西夏早滅亡了。

  因此可以說從很久之前,趙駿就已經開始布局。

  為的,自然是今日。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