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二十三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后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慶歷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上午王守忠就來到政制院,向大家報告了橡膠做好的喜訊。

  趙駿大喜過望,與諸多宰相前往后苑去觀摩成品。

  趙禎給大家介紹,說出來的成品是由他加工過,其中比例90都是橡膠原材料。

  之后他加入了大概0.5的雞蛋清,1.5的樹脂,8的石油、炭黑、陶土、石粉、沙子、膠水等作為填充物。

  通過將諸多材料混合攪拌,冷卻之后終于制造出了又耐用又堅固又耐熱又有摩擦力的橡膠。

  眾人看完了各種實驗,對趙禎的大發明贊不絕口。

  雖然趙駿認為其質量還是跟后世橡膠輪胎有一定差距,但這已經非常不錯了。

  要知道這可是在沒有機械化,沒有化工能力,沒有專業知識,科學體系才剛剛完善不久的古代社會。

  趙禎一頓操作猛如虎,無異于是在黑暗中探索出一條道路出來,已經算是難能可貴。

  至少眼下的橡膠,已經比歷史上剛剛應用于工業的橡膠要強了許多。

  趙駿就帶著呂夷簡等人走了進去。

  “見過知院、同知。”

  由此可見瓦特改良蒸汽機的意義有多大。

  當下趙駿立即派人把橡膠送往物理研究院,同時又把趙禎配出來的配方送去化學研究院,看他們那邊能不能在這個基礎上完善得更好。

  其中有物理學院的一些博士、教習、院士。也有一些負責給他們打下手的新入院的進士、吏員或者雜役。

  他們看到校場上此時離三層外三層,圍了大概二百多人。

  鉛墊也會如此,并且還會因為壓力不均而導致泄漏,甚至爆炸的可能。

  此時校場的鐵軌上,放著一個巨大的蒸汽機,蒸汽機后面還拉著五個鐵皮車廂。

  他有些累了,回去睡覺。

  但蒸汽火車是1814年發明,剛發明的時候也才只能跑每小時8公里。

  而下午的時候趙駿則帶著宰相們前往皇宮北面的物理研究院,想看看他們那邊的進度。

  人群外有人高喊。

  而即便是在1785年,瓦特的蒸汽機基本上都已經完善后,當時英國也并沒有普及。

  甚至校場上還有一段很長的軌道,現在已經被拆除了部分用于做樣品送去郊外修建即將展示用的鐵軌。

  所以初期使用銅環和鉛墊的蒸汽機安全性并不算可靠,密封性和動力也嚴重不足。

  包括蒸汽機之前就在這個校場上實驗過。

  直到1860年之后,瓦特的蒸汽機才徹底在英國流行開來,從最初的五百多臺,上升到全國已經有七千多臺機器。

  上午趙禎給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新發明后,沒多久就散場。

  鐵軌和鐵皮車廂并不難制作,車廂就不用多說,鐵軌就是先造出火車車輪的模具,再把鐵軌的模具造出來,讓車輪和鐵軌能夠嚴絲合縫卡在一起就行。

  之前物理研究院就做過實驗,如果用銅環、鉛墊做密封的話,密封性嚴重不足,產生的動力不夠。

  后來到1769年、1776年、1782年、1785年多次改善之后,蒸汽機的效率才達到了最高,比以前的效率提升了三倍。

  “都讓一讓,讓一讓,知院、同知來了。”

  接著下面鋪上枕木,上面再把一節一節的鐵軌用鐵釘釘起來,將枕木和鐵軌相連,鋪設在地面上,就成為了軌道。

  制造蒸汽火車的難點在于前面拉車的蒸汽機能不能提供足夠的動力。

  因為瓦特雖然于公元1765年就改良了蒸汽機,但他最初的改良效果比較一般。

  眾人把校場中心的軌道給圍攏了起來,伸長了脖子想看看實驗能否達標。

  直到1825年,用瓦特改良后的蒸汽機,時速達到了25公里每小時。到1840年,更是能達到每小時4060公里。

  聽到宰相們來了,諸多研究型官吏連忙讓開一條路。

  他抬起頭看向場內。

  如今物理研究院的改良已經徹底完善,有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安全閥等等。

  這與歷史上剛開始的蒸汽火車速度是一樣的。

  趙駿擺擺手。

  物理研究院那邊拿到了成品橡膠之后,迅速開始對橡膠進行切割和打磨,然后制造出橡膠圈來充當蒸汽機的密封環。

  可跑一段時間后,銅環長時間處于高溫蒸汽環境下,熱脹冷縮,表面會出現大量的裂縫使得蒸汽機漏氣嚴重。

  在里面正在調試的郭諮、蘇頌等官員立即走了過來行禮。

  研究院非常大,之前就是十王府宅邸,有一個巨大的校場,本身是用于實驗各種發明創造的地方。

  此時物理研究院內相當熱鬧,很多研究人員聽說終于找到了完美解決密封性的材料,紛紛放下手頭的研究跑出去看熱鬧。

  當趙駿帶著諸多宰相過來的時候,院長郭諮正帶著人在進行最后的調試。

  效率提升上來了,所以剛開始跑的時候,蒸汽機能夠達到瓦特改良之后的蒸汽機速度。

  剛開始能達到每小時30多公里的速度,但時間久了,速度就會降下來。只能拉著鐵皮車廂每小時跑七八公里,跟人小跑的速度沒什么區別。

  “免禮,你們繼續,不用在意。”

  哪怕你把蒸汽機內部構造提升上去,但密封性這個致命問題擺在這里,就導致蒸汽機無法量產投入使用。

  除非就像賽車那樣,火車每跑一段路,到下一個火車站的時候,蒸汽機就換一次銅環和鉛墊。

  但那樣成本和花費的時間還不如坐馬車,所以在瓦特改良之前,這是個無解的難題。

  現在橡膠終于來到了大宋,密封性這個無解的問題終于有了解。

  此刻郭諮帶著蘇頌等人拆了蒸汽機外殼,將蒸汽機里除了高壓鍋爐以外的其余銅環鉛墊取下來,裝上切割打磨的橡膠環和橡膠墊。

  之所以除了高壓鍋爐以外,是因為高壓鍋爐的溫度能達到200度以上,橡膠耐不住容易老化,所以里面還是需要銅環支撐,在外面用橡膠墊就行。

  這樣即便是銅環受熱脹冷縮的影響而表面出現裂縫,橡膠墊也能夠保證里面的蒸汽跑不出去,依舊處于內部循環當中。

  直到這個時候趙駿和諸多宰相們才看清楚了蒸汽機內部的構造。

  它的體型極為龐大,光一個車頭就達到了兩噸多重,里面主體部件有往復式蒸汽機、高壓鍋爐、節氣閥、離心調速器等幾個大部件組成。

  其余各種各樣的管道、缸泵、鐵鏈不知道多少,整個結構極為復雜,看上去眼花繚亂,非高校理科專業水準完全看不懂。

  這也讓包括趙駿在內的諸多宰相震撼于工業的厲害,亦讓他們對物理學院的這幫研究人員充滿了敬佩之心。

  雖然朝廷對于學院的支持不遺余力,基本上他們要多少錢朝廷就給多少錢,什么鐵、銅、鉛之類的原材料更是堆積如山地給。

  甚至趙禎還直接在歷史里找到了蒸汽機的構造和制作方法,大大節省了他們研究的時間。

  但這就好像后世,毛熊老大哥的專家撤離之前,留下了不少圖紙。可沒有專家們的解讀,我們的專家甚至都看不懂這些圖紙是什么意思一樣。

  并不是說從歷史里找到了構造和制作方法就能夠復原出來,這需要極大的智慧以及無數次的嘗試。

  短短十年間,物理研究院的學者們就近乎將完整的蒸汽機給復刻了出來,足以說明古人的智慧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厲害,他們只是見識不如后世人而已。

  大概又過了半個時辰左右,他們終于將整個機械重新安裝了起來。

  諸多技術型官員也不顧身上的油污或者灰黑,從梯子上爬下去,只是簡單地擦了擦,就又有幾個人爬到了火車車頭里開始工作。

  約二十多分鐘后。

  “轟隆隆!”

  隨著大量的煤炭被摻入火爐中,鍋爐里的熱水很快開始沸騰,然后蒸汽四溢。

  “嘟嘟嘟嘟嘟嘟。”

  有點像是拖拉機發出的轟鳴,緊接著下方的十多個鐵輪胎,在機械桿的推動下,開始徐徐轉動,火車頭也慢慢地啟動了起來。

  “好啊!”

  “又啟動了。”

  “每一次看都讓人震撼。”

  周圍圍觀的人群里,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物理學院由于需要經常調試蒸汽機的性能,所以經常會啟動火車進行實驗。

  但每一次看,他們都依舊覺得無比震撼。

  那鋼鐵鑄造的恐怖巨獸,上面的煙囪冒出灰白色的滾滾濃煙,剎車時鐵輪在軌道上迸濺出的金屬火花,還有那巨大的噪音,都深深地讓人迷醉。

  即便是趙駿這樣出身在后世,見慣了能達到三百多公里每小時和諧號的人來說,見到這古典的蒸汽朋克,依舊讓人感動。

  中學時期在歷史課本上學到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765年珍妮紡紗機、1785年瓦特完成蒸汽機的全部改良。

  當時沒太大感覺,覺得只是歷史而已嘛,離自己的生活太遠了。

  當在現實中看到這種動力仍然可以運行的時候,真讓人產生極大的觸動。科技的每一次飛躍真的好震撼,創造出這些科技的千千萬萬億個人民更偉大。

  那些王侯將相不過是過眼云煙曇花一現,你方唱罷我登場,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歷史的主體。

  “啪啪啪啪!”

  趙駿帶頭開始鼓掌。

  這種形式在外界不流行,只在政制院內出現。

  但他鼓掌,宰相們也開始鼓掌。

  緊接著周圍的圍觀人群,紛紛開始拍起手來,掌聲雷鳴。

  火車頭徐徐帶動身后的車廂移動,速度越來越快,從最開始的每小時七八公里,很快攀升到了每小時三四十公里,甚至還有往上漲的趨勢。

  校場已經非常大了,火車越跑越遠,很快就開出了一兩公里,然后再慢慢減速,轉彎,隨著悠揚的笛聲,再緩緩向左前方駛去。

  火車不能急轉彎,因此軌道鋪設都是斜向,慢慢地轉動,最后在經過長達一公里的區域后,才總算是調動往回駛。

  “咕咚咕咚”的車輪滾滾聲音先由近向遠,再由遠及近,嗡嗡的汽笛仿佛像是個忽遠忽近的長笛。

  “嗖!”

  等火車回來,又從趙駿等人面前經過,此時在筆直的道路上,它已經能達到功率的極限,幾乎有四五十公里每小時的速度。

  也就是朝廷批給物理研究院的場地足夠大,估計有十幾個足球場大小,特別是長度得有三四公里,寬也有那么一兩公里,總長十二公里。

  否則的話,還真不能給火車一個可以施展拳腳的地方。

  火車依舊在開。

  因為這個實驗是要測試橡膠圈和橡膠墊在長時間工作下能否保證密封性,因此短時間內肯定不能停下。

  趙駿等人看了好一會兒,他扭過頭看向呂夷簡他們,他們仍然盯著遠去的火車出神。

  “走吧。”

  趙駿說道:“下午還有公務要辦。”

  “走吧。”

  呂夷簡擦了擦眼角說道。

  李迪見此,調笑道:“呂許公還有哭的一天?”

  “老夫是感動于這經天緯地的大業。”

  呂夷簡正色道。

  說著他又頗為感慨,眺目看向遠方的轟鳴,輕聲說道:“唯有親眼見到這般,才能體會到工業的偉大與震撼啊。”

  “是呀。”

  旁邊王曾罕見地沒有給老對手落井下石,而是感嘆地贊同道:“誰能想到,我們也有親眼見證這日行千里的一天呢?”

  “至少在我們死前見到這般震撼,就足以了。”

  張士遜亦是感嘆。

  如今的蒸汽火車幾乎接近完善,如果直達的話,每小時四十公里,二十四小時就能走將近一千公里。

  別說日行千里了,就算是兩千里,也已經能夠做到。

  這就是工業的偉大之處。

  也是歷史發展的偉大證明。

  眾人在護衛們的保護下,走出人群。

  身后轟鳴的火車還在響動。

  趙駿在即將離開物理研究院的時候又回過頭,看向了遠方。

  “嗚嗚嗚”的轟鳴聲音還在繼續。

  這次實驗如果成功。

  那么大宋的工業將正式啟航,并且一騎絕塵,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后。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