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二十一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慶歷六年十一月,遠洋船隊回來,帶回來大量的東西。

  事實上帶到汴梁的還只是其中一部分。

  因為一是汴梁用于載重的客船實在是太小,跟動則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長的海船比起來,云泥之別,裝不下那么多貨物。

  二是因為氣候問題。

  海運船隊帶回來的很多都是橡膠樹、金雞納樹等南美熱帶雨林的作物。

  他們繞行楚科奇半島,選擇的是今年五六月份,天氣最炎熱的時候穿過處于北極圈附近的白令海峽。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橡膠樹和金雞納樹在途中死去。

  所以到了杭州之后,趙駿就立即讓他們把大部分樹木帶去南方,移植到同樣處于熱帶雨林氣候的海南、廣西等地。

  帶到汴梁的大部分東西自然就是當地其余產物,如金銀珠寶、水晶瑪瑙、鉆石香料、珊瑚珍珠等珍貴物品。

  這種抱團取暖如果是在平常時候,肯定很松散形成不了強有力的同盟聯系。

  像孔道輔誣陷王德用的事情,一個進士出身的正四品文官甚至能用長相羞辱武將出身的從一品樞密使,就足以見得文官對于武將的壓迫有多大。

  但這樣顯然會嚴重阻礙那些契丹貴族們的利益,造成國內反對的聲音絡繹不絕。

  當然。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得到皇帝跟文官集團的支持,改革軍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遼國雖然強盛許多,可隨著火器時代到來,他們的騎兵作用越來越小,戰斗力也愈發落后,自然而然會感覺到威脅將近。

  可惜事與愿違。

  所以大宋在開封新聞管制之后,新聞媒體行業迅速在這些城市得道發展,報紙行業也開始走向千家萬戶。

  遼國的問題在于他們的上層權貴掌握的實權很大,各契丹部落的首領同樣也是各遼國權貴人物。

  一時間海外寸土寸金之事傳遍全國。

  以前遼國時不時就以武力威脅大宋,逼迫大宋簽訂各種各樣不平等的條約。

  如耶律氏、蕭氏就是其中最強大的兩支,掌管了很多契丹各部落的兵力和財力。

  并且大宋的軍隊體制在文官面前就是個笑話。

  就好像三國時期,除了孫權目光短視,發動了偷襲荊州之戰,造成了夷陵之戰的后果以外。其余之后吳國和季漢就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而是聯盟共同對抗曹魏。

  而且這個消息也是迅速擴散了出去。

  所以自從大宋崛起之后,耶律宗真也非常勤勞,試圖勤政壯大國力,以抗衡愈發強盛的宋國。

  事實上他除了一邊暗暗積蓄力量,大力發展火器以外,還早就暗中與西夏結盟,形成了遼夏同盟關系,約定一方與大宋全面開戰,另外一方也必須要一起出兵支援。

  但誰都知道,隨著大宋的崛起,最感到不安的就是他們。

  現在名義上是友好的“兄弟之國”。

  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一箱箱的金銀搬下來的時候,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此時距離遼國建國140年,最早的那一批契丹兵馬早就開始腐化墮落,軍隊的實力也堪憂。

  此刻他正在皇宮書房里批閱奏折,非常苦惱地看著手中的公文。

  趙駿能夠完成軍隊整頓,是因為他在趙禎和那些宰相面前是明牌穿越者的身份,能夠以未來先知的身份換取他們的強力支持。

  最關注大宋情況的是那些人?

  除了高麗、大理這樣跟著大宋走的鐵桿小弟以外,自然就只有西夏和遼國這兩個敵對國家。

  可現在隨著遼宋之間大戰慘敗收場,加上遼宋簽訂貿易協定,雖然協定對遼國不乏有益,可雙邊貿易下,大宋作為原材料主要進口方,收益一定遠超遼國。

  特別是開封、應天、河南、大名四京,以及成都、杭州、揚州、江陵、越州、明州、泉州、廣州等地區。

  在報紙的推動下,大宋很多城市地區人口迅速知道了這件事情。

  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三角關系當中,當任何一方處于絕對領先優勢的時候,那么另外兩方弱者為了防止被吞并,就勢必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十二月中旬,遼國中京的行營皇宮內,現在每年大部分時間里,遼國皇帝耶律宗真都居住在這里。

  從年初開始,朝廷放寬了新聞管制,民間大量的報業、雜志行業誕生。

  而且遼國的體制也讓耶律宗真很難辦。

  雖然他們的大部分聯合行動,都因為孫權被阻攔在合肥而宣布失敗告終。

  因此眼看著南邊的“兄弟”國家崛起的道路勢不可擋,遼國皇帝耶律宗真自然也十分著急。

  同樣也傳到國外。

  遼國可沒有一位穿越者過來幫他革除弊端,掃除舊障。

  事實上耶律宗真并非一個沒有危機感的皇帝,相反,他歷史上還是很希望做出一些成績,屬于比較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不然廟號也不會是遼興宗。

  為此耶律宗真就必須要考慮好好整頓一下軍隊,肅清軍隊當中的貪腐、空額,以及讓軍隊重新訓練有素的問題。

  整個汴梁這幾天爆炸性的新聞都是遠洋船隊從海外歸來,再次帶回無數金銀財寶的消息。

  因為這些地方的特點就是大宋傳統政治、商貿中心。而且一般都處于交通發達,運河沿線。不管是消息還是經商環境,都非常不錯。

  西夏不用多說,本來國小民少,旁邊的鄰居越強大,他們就越只會感覺到危機撲面而來。

  可一旦他們同時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嚴重威脅到他們生命安全的時候,那么這種同盟關系就勢必會比較緊密。

  可遼國不行啊。

  遼國的武將是壓著文官。

  張儉這樣的三朝元老在耶律和蕭氏貴族面前都得不到尊重,就更別說其他文官了。

  如果光靠耶律宗真以及漢人文官集團想動契丹貴族們的利益,恐怕說不好會鬧得這些契丹貴族們舉兵抗爭,到時候遼國反倒先內亂。

  所以耶律宗真就沒辦法像大宋那樣清除軍隊里的毒瘤,進行大規模軍隊改制。只能先慢慢解決契丹軍隊日益懶散,疏于訓練的問題,把戰斗力稍稍提升上來一點。

  而除了契丹內部腐化墮落以外,外部壓力也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其它民族各部落。

  要知道遼國近千萬人口,契丹族僅僅只占據了其中約八分之一。

  在主體民族沒有占據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自然也就會造成國內的其它民族對契丹族的統治表示不滿。

  這一點元朝和清朝也是如此,元朝造反次數達二百多次,清朝的話除了清末那特殊的幾年多達一千多次的造反以外,平時從順治到道光也有一百多次。

  所以除開帶宋這刮地三尺的稅收讓起義次數高達400余次的奇葩朝代以外,少數民族執政的朝代,往往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各種起義。

  遼國也是如此。

  雖然四季捺體制取消之后,大大減少了遼國內部的財政支出,以及減少了對其余民族的負擔。

  但也同樣減少了對其余民族的控制,讓其余民族逐漸發展了起來。

  比如北方草原蒙兀奇源部落,東北生女真石顯部落,不斷吞并周圍小部落,勢力漸漸強大,對遼國也不是很尊敬,讓耶律宗真很是惱火。

  因此總結來說,遼國最近十年來,雖然耶律宗真試圖改變,并且也有不小的成效,讓遼國的國力有了不少的提升。

  可治標不治本,不像大宋一樣,大量處死過官員、勛貴、黑惡勢力,未來可能還會處理地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官場腐敗、軍隊黑暗以及地方治安差等等問題。

  根本上遼國的內憂外患還依舊存在,只是暫時被耶律宗真這個裱糊匠給壓制住,沒有集中爆發而已。

  所以雖然遼國國力也有一定增長,可與大宋的差距卻是越來越大,越拉越遠。

  “唉。”

  看著手中的公文,耶律宗真嘆了一口氣。

  這份公文說的其實是石顯部落叛亂的事情,這個石顯部落是生女真部落的一支,實力強大,這幾年發展迅猛,最近居然斷絕了海東鷹路,公然挑釁遼國。

  “陛下。”

  張儉問道:“是出什么事了嗎?”

  耶律宗真扔下手中的公文說道:“海東鷹路被石顯部落的人給斷絕了,這事要是傳揚出去,怕是會造成極大的波瀾。”

  “唔”

  張儉微微點頭道:“鷹路對于我大遼來說至關重要,諸多貴族極為喜愛海東青,斷絕鷹路他們必然會勃然大怒。臣倒是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哦?”

  耶律宗真連忙說道:“相父請說。”

  張儉說道:“出兵遼東,一來可以練兵,二來也是震懾諸部,三來則趁機收攏兵權。”

  “唔”

  耶律宗真沉吟了片刻,就明白了張儉的意思。

  現在新軍雖然裝備了火器,可訓練居多,并未實戰,還尚不知道實際戰斗中的戰斗力怎么樣,所以拿生女真練練手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次是如今隨著遼國對各個部落的控制力減弱,勢必會造成諸多部落蠢蠢欲動。

  一旦這件事沒處理好,其它部落看到遼國連一個生女真部落都搞不定,就有可能認為大遼衰敗,趁機造反起義也說不定。

  所以直接出兵將石顯部落解決,就能讓其余部落的野心再降下去。

  最后則是一旦開戰,原本歸屬于各個契丹部落的士兵就由遼國皇帝指揮,這樣耶律宗真也許就能削弱那些契丹貴族的兵權。

  這是一舉三得的辦法。

  “好。”

  耶律宗真短暫思索過后,覺得沒什么問題,便點頭答應。

  “陛下,這里還有一份公文。”

  旁邊負責檢閱公文的劉六符說道:“是完顏烏古乃上報的,說石顯鼓動其余女真部落,拒絕歸還我大遼逃人,而且他們似乎隱約還與宋國勾結。”

  “竟與宋人勾結,看來出兵勢在必行了。”

  耶律宗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隨后又道:“這個完顏烏古乃是何人?”

  “是完顏部落的,與石顯部落有仇怨。”

  “那好,封賞他,并且讓他為內應,幫我們攻打石顯部落。”

  “是。”

  劉六符就把事情記了下來。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完顏烏古乃正是完顏阿骨打的爺爺。

  完顏烏古乃就是憑借著背刺同為生女真的同族石顯,得到了遼國的扶持,四處吞并其余女真部落,漸漸壯大。

  等到了完顏阿骨打的時期,完顏部落已經非常強盛,并最終誓師伐遼,建立金國,成為金太祖。

  “報!”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忽然有侍從進來道:“陛下,外面有我們在宋國的內應急報。”

  “立即傳進來。”

  “是。”

  侍從出去喚人。

  過了片刻,一名內應迅速進入,向耶律宗真行禮。

  此人是遼國安插在大宋涿州的探子。

  自宋真宗時期,宋人發現遼國喬裝打扮成乞丐的探子內應后,遼國就建立了更完善的間諜網絡。

  當時內應暴露主要是沒有“公驗”。

  宋國有相對健全的戶籍資料,出門必須有“公驗”。

  這玩意兒在明朝叫路引,在后世叫做身份證。

  如果一個人長途跋涉出遠門,哪怕是乞丐沒有“公驗”也會被抓起來。

  所以遼國之后建立的間諜網絡就是一環扣一環,層層傳遞。比如汴梁的探子把消息傳到封丘,封丘傳到滑州,滑州傳到大名之類。

  這樣做的好處是距離近,內應就不需要出太遠的門,減少出門在外因沒有身份證而容易暴露的風險。

  壞處則是消息傳遞速度比較慢,有的時候可能要一個月才能把消息傳回去。

  這次就是這樣。

  內應傳回來的消息就是大宋朝廷的遠洋船隊回來,帶回很多金銀珠寶的事情,并且還有宋國開始在東郊修建奇特道路的事情。

  但這已經是上個月的事了,由此可見因為宋真宗時期抓了不少遼國間諜,對遼國的間諜網絡造成多大的影響。

  耶律宗真聽完了從涿州跑回來的內應匯報,臉色就愈發沉重。

  大宋國力又一次得到提升了。

  “相父。”

  等內應走后,耶律宗真看向張儉道:“宋國遠洋海外,帶回金銀無數,這樣下去,我們只會與宋國差距越來越大,我們是不是也組建船隊,出海尋寶?”

  “這”

  張儉一時遲疑,組建遠洋船隊?

  遼國航海技術能否去那么遙遠,遠洋船只技術能否讓船只走那么遠,是否有完整地圖,都是個未知數。

  這能組建嗎?

  而且需要的資金也不計其數,現在遼國國力確實增長不少,可本身大部分財力都像以前的大宋一樣,投資在火器和軍隊里。

  現在又搞船隊的話,遼國經得起這樣的花銷?

  所以他猶豫片刻,還是勸道:“陛下,臣聽聞上一次宋國出海,花費就已經超過百萬貫,這次只會比上次多,不會比上次少。并且他們出海一次就數年之久,海上困難重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船毀人亡,讓錢打了水漂,這事還是要慎重。”

  “難道眼睜睜地看著我大遼與宋國的國力越拉越大嗎?”

  耶律宗真也很是氣惱。

  人家大宋一次出海就能帶回來不計其數的金銀珠寶,據說價值數千萬貫,而如今遼國一年收入都不到一千萬貫,這樣下去還怎么得了?

  張儉思索片刻,就說道:“要不還是先想辦法從宋國招募船隊工匠和水手,再看能不能拿到他們遠航的輿圖,否則即便是組建了船隊,無人領航,沒有輿圖,最后恐怕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唉”

  耶律宗真長嘆了一口氣,目光憂愁地看向宮外,說道:“那就先如此吧。”

  說著他緩緩從書桌后站起身,走到殿門口,雙手背負在身后,遙望著遠方天際,目光哀愁不已:“我大遼這樣下去,如何是好啊!”

  與大宋的差距越來越大,在喪失了騎兵優勢之后,遼國,最后也只是淪為宋國周邊的一個普通國家了。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