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八十六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慶歷四年十二月八日。

  汴梁下起了大雪,開封府各個街道組織起大掃雪工作。

  由官府出資,在外城以每天90文的價格,雇傭一些沒有工作的老人、青壯進行積雪清除打理。

  這個工資肯定不算高。

  因為在慶歷年之前,汴梁的日工資水平就達到了百文以上。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碼頭搬運工日賺二三百文,街口一個殺雞的每天一百五十文,茶鋪的伙計月入4.5貫,一天約一百二十文。

  基本上平均用人薪資在一百文左右,除了每天平均日薪只有五十文的廂軍以外,普通百姓的工資水平維持在百文。

  而現在普通人的薪資水平又略微漲了一些,平均大概在一百二十文,比以前漲了約二十文上下。

  這是因為自從慶歷元年大改革以來,大宋的經商環境日益變好。

  商品經濟更上一層樓,并且由于商品通過五大貿易路線,不僅銷往周邊國家,甚至遠銷到中亞,被阿拉伯商人賣到歐洲去。

  經濟環境和經商環境好了起來,工商部那邊每年注冊的新商行,也就是公司不計其數,城內城外工坊每天都在開設。

  不只是紡織廠,還有各類造紙廠、茶葉加工廠、鐵器加工廠、農具廠等等數不盡的工坊,資本開始逐漸萌芽。

  工坊建立后那自然要大規模招人,但在古代信息不發達的社會,汴梁能夠吸引的基本上也就是京畿路以及周邊的務工人員,不可能出現很遠的人來汴梁打工。

  像河北人要進城務工肯定優先選擇大名府,淮南以及部分靠近應天府的河南人肯定優先去應天府,以此類推,造成了汴梁務工人員緊缺。

  這屬于市場的正常波動,工資正常上漲,且持續漲下去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因為這必然會讓工坊繼續外遷。

  以后蒸汽機時代,大量工廠搬遷到沿海城市去,也能帶動廣州、廣西、福建等沿海城市的發展。

  所以朝廷也會想辦法市場調控,倒逼著用人單位漲工資。

  不過開封府雇傭的都是沒有工作或者缺乏工作能力的人,這個薪資基本上也屬于正常薪資水準,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對貧困人員的照顧。

  而組織人員則是開封府下轄的街道辦。

  如今大宋要走向城鎮化,開封府作為一個官府機構,就必須要對基層有一定的掌控力。

  所以朝廷正式建設起街道辦,除了街道辦主任是從九品官員以外,其余辦事員都是吏員,主要管理的事務也都是戶籍、衛生、社區管理等工作。

  比如朝廷今年要慰問孤寡老人,要把米、油、糧發下去,以后就不是由開封府、皇城司來辦,而是由街道辦來處理。

  上級領導主要是監督落實工作,確定各種糧油物資發下去,并且朝廷現在在建廉租房,以后也會由街道辦落實貧困戶,優先入住廉租房當中。

  里面肯定會由貪污的事情發生,比如街道辦不認真落實工作,或者中飽私囊,把廉租房、物資發放給有錢人乃至于自己的親屬,而不是有需要的窮人。

  因而趙駿又勒令開封府作為上級領導部門監督,又讓皇城司秘密暗訪,時刻調查,實時追責,算是雙重監督。

  現在就先這樣辦著。

  哪怕以后出了問題再整改,至少現在街道辦的設立后,開封府的工作壓力也會減少很多。

  在開封府的號召下,全府大掃除。

  趙駿上午就在包拯的陪同下,視察了內城、外城,乃至城外的清除工作。

  開遠門,也就是西水門外。這里是汴河的入口處,由于運河從北方帶回來大量鋼鐵、牛羊皮毛以及其它原材料,因此這里匯聚遼很多工坊。

  朝廷現在正陸陸續續地把城內的官屬工坊遷移到城外,比如紡織廠、鍛造廠、鐵器加工廠等等,從兩個月前就開始遷移。

  官屬工坊又帶動了很多私人工坊轉移,預計到后年,汴梁里大部分工坊都要轉移到城外,形成城鄉結合部。

  所以這里的地價也慢慢地有所上升,這對于棲息在城外貧民窟的百姓來說,自然是件好事。

  因為朝廷現在的戶籍工作是允許百姓落戶汴梁,并且允許他們購買他們現在在城外居住的土地和房屋。

  或許幾十年后,最早一批來汴梁打工的打工人,搖身一變,通過在城外城中村擁有房產,成為了正紅旗老開封。

  不過那是幾十年后的事情了,至少目前城外的地價還是比較低,且基本上都是在朝廷手里,也進行了限賣,不允許有心人大規模囤積。

  趙駿打算等過兩年完成了軍隊改制,把廂軍納入建設兵團,就成立國有建設企業,把城外的房地產開發都交給他們來做。

  到時候大宋對外吸血哦不,貿易。對內搞大基礎建設,加上房地產刺激經濟,允許銀行業和金融業發展,在全國開設交子鋪,允許民間借貸。

  四管齊下,這經濟還不飛上天了?

  甚至通貨膨脹都不用考慮,大宋只需要無腦印錢就行。

  因為到時候大宋的銅錢就像美元一樣成為全球硬通貨,把國外的銅礦買進來,再制成銅錢出去買銅礦,怎么想怎么覺得有點離譜。

  當然。

  那還是以后的事情。

  至少現在大宋雖然蒸蒸日上,可依舊沒有超脫古代封建社會的秩序。

  還需要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更上一層樓,需要蒸汽機時代到來,才能完成更大的內部改革。

  “知院,這雪下了十多天,把道路都掩埋,河面都結冰,開封府出資,雇傭了一萬三千六百七十四人,每日耗資約兩千貫,花費了六日時間,將全城大雪清除,將冰面破開。”

  開遠門外汴河邊上,開封府通判包拯向趙駿介紹著最近城里的建設活動。

  國稅和地稅改制之后,開封府作為首都官府也擁有了一定財政權,汴梁商業活動以及城市管理產生的費用都會繳納到開封府,由此產生了稅務經費。

  雖然這讓朝廷的稅收嚴重下降,但讓地方政府有了錢,那就能辦不少事情,比如這掃雪工作,就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雇傭了一萬多人?那每人每天薪資看來還不錯嘛。”

  趙駿笑著說道。

  他環顧著遠處,西北方汴河船只徐徐而來,比春夏秋時期少了許多,但這可是冬天,以往冬天漕運是徹底停船了的。

  現在看來黃河治理工作以及破冰行動還是做得可以,至少能保證汴梁通航。

  “說來慚愧,每天只有90文。”

  包拯搖搖頭道。

  “每天90文?是少了點,那多出來的三百多貫是什么情況?”

  趙駿納悶,難道這么快就開始上下其手了?

  這也太快了吧。

  “是用來購置工具了。”

  包拯說道:“這些工具怕是用完就得存起來。”

  趙駿想了想道:“那就放在街道辦,你們開封府要設立環衛部門,長期雇傭環衛工人打掃衛生,做到城市干凈、整潔。”

  “嗯。”

  包拯點點頭:“這事我會向劉知府稟報知院的意思。”

  “除了衛生工作以外,還有街道規劃、基礎設施、城市道路、綠化環境、經營環境、商鋪整頓等等,都是開封府的職責,你的擔子不小啊。”

  “下官不會辜負朝廷眾望。”

  “這就好,老包,好好干,這開封府尹的位置我是留給你的,我很看好伱。”

  趙駿拍了拍包拯的肩膀,笑著說道。

  現在開封府尹的位置流動性還是比較大,主要用于安置一些即將往各部尚書、侍郎升遷的官員。

  府里的具體事務都是包拯在處理,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潛規則。

  誰都知道這其實是知院為了給包拯做政治資歷積累,加上他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所以歷任開封府知府都把工作交給他來做。

  主官反倒會參與各個部門的日常事務,以便將來入部。

  不過饒是如此,老包也已經算是在坐火箭了,從景祐四年一個從八品到現在從五品,升遷速度基本上就是每年一級。

  趙駿打算等過兩年老包積累得差不多,就把開封府的政治地位自正四品提到從二品,相當于副部級。

  并且兼任正二品政制院候補同知,這樣就把開封府的政治地位上調到高官,也把開封府尹的重要程度提高,讓他能參與到國家事務管理當中去。

  畢竟開封府相當于后世的北京,如果級別還只是正四品,那在權貴滿地走的開封還是難以服眾,管理上也會加大難度。

  “知院。”

  就在趙駿視察開封府最近發展情況的時候,不遠處一對皇宮侍衛急匆匆而來,向他報告道:“陛下請知院回一趟宮中。”

  “哦?”

  趙駿扭過頭,來到那侍衛的身邊問道:“出什么事了?”

  “說是西賊上書請降。”

  “哈哈,李元昊堅持不住了。”

  趙駿笑了笑,對包拯說道:“好了,老包你先搞好城市管理工作,我先回去一趟。”

  “是。”

  包拯早已經習慣從趙駿嘴里說出一些聽得懂,又聽不太懂的詞匯,拱手行禮。

  當下趙駿就坐回了自己的馬車里,儀仗隊浩浩蕩蕩回宮。

  他從當上知院開始就有自己的儀仗隊了,妥妥的宰相規格,馬隊開道,舉著牌子“肅靜”“回避”。

  加上皇城司的保護,周圍每時每刻都有幾百人跟著,汴梁人都知道他的隊伍。

  甚至還曾經有人攔轎喊冤,都被趙駿一一解決,讓百姓交口稱贊。

  很快趙駿就回到了皇宮,一路去了崇政殿。

  眾人已經到齊。

  他先給趙禎行禮,隨后坐回自己位置上。

  “漢龍,你看看,這是元昊上表。”

  趙禎敲了敲桌子上的公文,崇政殿會議是不許人進來的,連王守忠都只能在門外守著,所以趙駿就只能自己走過去拿。

  他拿起公文掃視了一眼,笑著說道:“預料之中,李元昊這一戰敗得我都沒想到,他肯定繃不住。”

  “照目前的形式來看,元昊已經松嘴。但要想讓他付出代價可不容易,萬一他拒絕呢?”

  趙禎問道。

  “拒絕也簡單。”

  趙駿笑道:“雖然目前全隊改制還沒有徹底完成,但大部分的害群之馬已經剔除,也挑選了精銳填補,基本戰斗力還是能保持,那就打吧,正好滅遼西夏。”

  不是不能滅西夏,而是目前滅起來比較麻煩。

  就好像你明明可以等幾年,讓戰斗力變成120的時候再去消滅一個20戰斗力加50戰斗力的敵人。

  偏偏要在戰斗力80的時候,同時對付遼國和西夏這兩個加起來70戰斗力的對手。

  哪怕大宋實力比他們強,可軍隊沒改制前戰斗力還是差點。

  需要等完全改制完成,剔除老弱,軍隊訓練提上日程,還有把鋼制冷兵器、盔甲普及,讓冷兵器與火器營的熱武器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大戰力。

  到時候打遼國和西夏都會輕松許多。

  但李元昊率先挑釁,若是不回擊的話大宋顏面何在?

  所以必須給他點教訓。

  要么就割地賠款,每年繳納歲貢。

  要么大宋西北軍隊出動,打得他割地賠款。

  甚至可能有亡國風險。

  看他自己怎么選了。

  “那好,就按照原定計劃,讓他賠款。”

  趙禎也硬氣了一回,這事早就商議過,可以給對方回應了。

  自從九月份開戰以來,最近三個月大宋也不是吃干飯的。

  雖然沒有大規模調兵遣將,但戰爭機器運轉,河北鋼鐵廠每天造出成噸的武器。

  鋼制武器開始發放下去,哪怕還未普及全軍,但有個幾萬人先用著,配合火器營足以應付遼軍。

  到時候再全力輸出西夏,不把李元昊頭都打歪?

  所以滿朝強硬派也是占據上風。

  這與趙駿的態度有關。

  很快大家商議好細節,便立即派遣人手去給楊偕下達了指示。

  到十二月中旬,楊偕就知道了朝廷的意思,于是馬上招來了李元昊的使者,向他明里暗里表達了朝廷需要誠意的意思。

  他沒有直接說大宋朝廷要李元昊賠款,因為這樣目的性太強,到時候互相拉扯、討價還價不好談判。

  談判的最高境界就是由對方主動提出,這樣他這邊才好獅子大開口,一步步談條件。

  過幾日后,李元昊就接到了使者的回信。

  卓啰城中。

  最近這些天李元昊的日子不太好過。

  黨項貴族們受益于宋夏之間的貿易,其實都不想得罪大宋,因此聯手向他施壓。

  文官集團則因為戰敗的事情而緘默其口,因此停戰派占據上風。

  雖然李元昊自己是個主戰派,可架不住下面力量大,光憑他以及他背后的嵬名部落還是不能鎮壓得住。

  所以他必須籠絡一批聽話的貴族,穩住他們的心情。

  這一日恰好正是他與費聽、房當、細封、頗超等幾個國內大部落首領議會的時候。

  “大王,這么下去真不是辦法,宋人強大,與他們為敵絕非好事。”

  “是啊,早點做出決定最好,再拖下去于國家不利。”

  “今年過冬的糧食都是從宋國買來的,雖然宋國還沒有取消互市,可一旦他們取消互市,我們怎么辦啊。”

  “要我說,大王就不該聽那張元的,此人必定是大宋派來禍害我大夏的內應。”

  “不錯,自從此人來后,我大夏屢戰屢敗。之前我們不與宋國開戰,我們每年只需要進供幾百頭牛馬,就能得到無數賞賜,他來后呢?”

  “大王,把此人殺了送給宋國,想必能得到宋國的歡心,到時候我們也不需要再開戰了。”

  “正是。”

  幾個人紛紛用黨項話勸說著,還有人嚷嚷著要殺張元。

  李元昊不得不安撫道:“我已經派人去與宋皇商議了,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他暫時還不希望張元死,畢竟他自己是個主戰派,如果張元死了,那國內主戰派勢力就沒了,以后誰還鼓動他與大宋為敵呢?

  “哎,希望如此吧。”

  有人嘆道。

  歷史上宋夏戰爭,大宋取消互市,西夏國內經濟崩潰,民不聊生。

  現在倒不至于此,但他們嘗到了太久的互市甜頭,牛羊賣給大宋,再把西域人的商品轉賣給大宋,又從大宋買入茶葉賣給西域商人,換取豐厚的利潤。

  中間商賺差價的同時,他們自己也能通過買賣貿易,賺得盆滿缽滿,還能從大宋購入糧食、茶葉、鐵器維持部落發展,一舉三得。

  所以雖然現在西夏國內情況還不錯,可沒有人希望事情發展到最壞的地步,反正黨項人又不像契丹人一直稱王稱霸,繼續在契丹與漢人之間周旋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報!”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有士兵來報道:“使者回來了。”

  “快讓他進來。”

  李元昊連忙說道。

  “是。”

  士兵出去。

  片刻后一直在西市等消息的使者進來,向李元昊用黨項禮彎腰說道:“大王。”

  “怎么樣?”

  “臣幸不辱命,已經拿到了宋皇的回旨。”

  “太好了,他說什么?”

  李元昊精神一振。

  使者說道:“宋皇的意思是,他們也不想大動刀兵,大宋一直主張和平治世,與周邊國家化干戈為玉帛。但大夏妄自進攻青塘,挑起與大宋之間的戰爭,此事不可饒恕。”

  李元昊大驚道:“你沒有跟他們說我們只是與唃廝啰交戰,并未想與大宋為敵嗎?”

  “說了,臣說了不知道多少遍。”

  使者苦笑道:“可是大宋一直以與青塘簽訂互相攻守同盟協議為由,指責我大夏進攻青塘就是進攻大宋盟友,是意圖主動挑起戰事。”

  “這可如何是好。”

  房當丘斛拍著兩腿,苦澀道:“大宋兵強馬壯,如何能敵啊。”

  眾人也是一臉愁苦。

  誰也沒想到進攻青塘,就招惹了如今強盛的大宋。

  若是以前還好,大宋有手榴彈和火炮,他們咬咬牙,有遼國的支持,也不是不能多造個幾百上千門。

  可現在大宋又有了火槍,而且這樣的部隊在西北有一萬多人,加上大宋本來就有的大炮和手榴彈,他們哪里還能抵擋得住哦。

  “不過事情也有轉機。”

  使者連忙說道。

  “快說。”

  李元昊壓著怒意。

  使者說道:“楊司帥的意思是,宋國可以停戰,但我大夏必須拿出誠意來賠償大宋這次的損失。”

  賠償?

  &nb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sp;眾人一下子露出茫然的情緒。

  正常情況下,大家伙應該都能想到戰爭賠款之類的事情了。

  但那是宋人能想到的事情。

  對于他們黨項、契丹之類的游牧民族來說,可不興這一套。

  被打敗了就跑,跑到塞北去。

  難不成宋人還能追到塞北?

  等宋人走了他們再回來就是。

  所以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歉意不夠。

  有人馬上說道:“大王不若再像以前那樣,每年進貢數百頭牛馬,向大宋稱臣,換取大宋的賞賜。”

  “這樣也挺好。”

  “不錯,大王只有這樣才能平息大宋的怒火。”

  “我看不盡然。”

  費聽沽細說道:“大宋最恨奸逆,當年開戰后,大宋就在邊界榷市懸賞張元人頭,恐怕唯有拿張元才能換取大宋不動刀兵。”

  李元昊的眼睛頓時咪了起來。

  他其實能夠聽明白大宋的意思。

  畢竟他的眼光跟手底下這些人不同。

  作為一個試圖從游牧民族部落制度,轉變為封建制度的雄心君主,李元昊自然有超出常人的眼界。

  所以他明白,大宋其實不是想要張元人頭,而是想要西夏割地賠款。

  具體款項肯定不是一兩次使者談判就能商榷好,必然要經過長時間的拉扯,就像當初宋遼簽署協議一樣。

  但李元昊其實不太想賠款。

  一來賠款肯定傷及他在國內的威望。

  二來也損耗西夏國力。

  本來西夏就弱,哪怕這些年利用絲綢之路賺了不少,可跟大宋的國力還是天壤之別。

  因此能不賠錢肯定是不想賠。

  問題是大宋那邊一定會死咬著不松口,就是要讓他賠款。

  該怎么做呢?

  裝傻充愣可糊弄不過去。

  到時候真打起來,他又打不過可就難受了。

  那么最好的選擇是推個替罪羊出去。

  大宋那邊就挺恨張元的。

  國內各部落貴族首領也很煩他。

  如果把張元宰了,不僅能安撫國內,還能平息大宋的怒火,給大宋一個交代,那就太好了。

  而且大宋不是要誠意嗎?

  那就把西夏軍師推出去當誠意,這還不夠?

  到時候即便大宋挑明了要賠償,張元都交給他們了,賠款也好意思多要嗎?

  或許眼下正是需要張元的時候了。

  雖然以后沒了張元,很多謀略不好制定,且缺少了主戰派核心。

  但有的時候,他也是沒有辦法啊。

  李元昊嘆了口氣。

  目光露出了一抹陰狠。

  張元。

  怪不得我了。

  只能怪這些年大夏不能勝宋國吧。

  (本章完)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