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八十三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當遼國觀望著局勢,鼓動西夏來試探大宋軍隊實力的時候,大宋正在做什么?

  此時大宋在做很多事情。

  改革軍隊這事自然不用多說,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一百多萬大軍,要抓那么多犯罪軍官,要抽調精銳填補空缺,還要淘汰老弱,重新整列兵馬。

  甚至干脆很多個廂、軍、營的番號都要取消,把三衙的兩千多個營變為一千多個。

  這不管是對于兵部亦或者其余協助兵部的部門來說,都是個巨大的挑戰。

  不過任務已經交代下去,上層的阻礙已經被處理,剩下的就是由各地的使者聯合御史司、皇城司執行,然后由樞密院選派即可,不需要政制院關心。

  還是那句話,政制院負責的是改革大方向,并且督促執行落地、落實。下面具體的實行方針,那自然是由執行者們去做。

  九月十四日,西夏進攻青塘的十二天后。已至深秋,眼瞅著就要入冬了,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

  雖未下雪,可外面呼呼的北風吹拂,帶來了一種仿佛能刺骨的嚴寒。

  政制院內,諸多宰相都穿著棉衣,烤著火盆,一個個翻閱著下面的公文,有的在查最近一月的考成賬目,有的在看歸屬各部門的公文,還有的在用毛筆進行批閱。

  十二名宰相又少了一位,盛度最近生病了,歷史上他死于慶歷元年,也就是公元1041年,如今算是延壽了三年,可終究已經七十六歲。

  這一病倒就是一個多月沒有上朝,沒有來政制院當值,意味著在政制院先有王隨病逝之后,他將成為第二位。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當宰相都壽命短,歷史上包括蔡齊、宋綬、王曾等人,基本上都死于寶元到慶歷年間,也就是公元10391041年。

  他們的年齡其實不大,蔡齊宋綬到現在也才五十多歲,比如蔡齊56歲,宋綬53歲,王曾則是66歲。

  可人的際遇就是這樣,或許真的就是影響壽命。

  歷史上他們遭到貶謫,心情憂愁,又被調來調去,四處奔波,最終早早病逝。

  如今倒是體態健康,除了趙駿帶來的藥物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心境完全不同,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漢龍,你看看,這是今年上半年大河治理工程的項目報告,我已經批示過了,按照工期進度,在1048年大河決堤之前,我們就能徹底解決河患。”

  目前負責黃河治理的賈昌朝把公文拿了過來給趙駿過目,趙駿是政制院最忙的,小事情還不用他操心,大項目都需要他點頭。

  趙駿就接過賈昌朝的公文迅速瀏覽了起來,黃河如今三管齊下,動用河北河南沿岸民夫三十余萬,從洛陽一直到下游的濱州渤海,大大小小的項目總計達五十多個。

  有疏通沿線支流水道,有開挖新的河渠,還有在黃河當中修建堤壩,束水沖沙等等,泄、堵、疏等等辦法全都實施,雖然不像直接開挖黃河工程量那么大,但花費以及整個治理修整工作絕對不輕松。

  “嗯,現在朝廷已經興辦起了水泥廠,但不管是鋼鐵廠還是水泥廠,技術問題已經解決,其余的問題就是道路的問題了,未來幾十年內,大宋的全國性大方針就是大搞基礎修建。”

  趙駿看完了公文,說道:“目前水泥還無法大規模生產用于黃河治理,現在先用原始方法做著,等以后水泥廠的交通問題解決,咱們再用水泥給黃河上上強度。”

  跟鋼鐵廠需要鐵礦、煤礦以及道路一樣,水泥廠同樣需要鐵礦、石灰礦、黏土礦以及道路。

  不是說你能找到水泥配方就立即可以投產。

  三種礦如果分布不均勻,走陸路運輸成本會非常大,就只能學武安一樣,挖一個運河出來,先搞內陸船運,才能保證交通運輸。

  一時間趙駿對蒸汽機無比充滿期待,扭頭看向分管科學院的張士遜問道:“鄧國公,蒸汽機研發如何了?”

  “那個叫蘇頌的新科進士確實是天縱之才,他已經解決了之前蒸汽機遇到的很多問題。”

  張士遜說道:“不過雖然陛下從歷史里找到了蒸汽機的原理和瓦特蒸汽機的制造方法,但制出來的蒸汽機效率總是不夠,或許還有些其它小問題。”

  “嗯,歷史上很多發明缺的就是靈光乍現,技術這方面說穿了就不值一提,我能夠做的就是彌補這一點,可我也不是全能的,蒸汽機這玩意兒我也只知道原理,就只能靠他們自己去摸索了。”

  趙駿嘆了口氣,隨后一邊給賈昌朝簽字,一邊說道:“今年又要開始籌備出海了,將門那些人該處理的處理,該歸心的歸心。我們也勢必要做出姿態,不能寒了他們的心。”

  “還是跟以前一樣先跑跑日本和高麗嗎?”

  王曾問。

  “日本和高麗的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了,他們就算挖到金山銀山,市場就這么點大,人口就這么多,而且他們自己都吃不飽飯,只有上層權貴才有購買力,買那么多大宋的工藝品做什么。”

  趙駿搖搖頭道:“要想繼續開拓日本和高麗的市場,只有幫他們把自己的生產力提升上來才行。可我大宋現在才剛剛有個起色,還幫不到他們,以后再說。”

  “那你是指去海外?”

  “不錯,北美現在可是一片藍海,雖然印第安人生產力也不高,可那邊連市場都沒有出現,我們可以用糧食、瓷器、茶葉、絲綢去換他們的金銀銅。”

  “馬上就要入冬了,要是過白令海峽的時候凍住了怎么辦?”

  呂夷簡撓撓頭。

  隨著年齡越大,他最近也有點老糊涂了,思維下降得厲害。

  趙駿沒有嘲諷他,只是說道:“現在是籌備嘛,又不是馬上出發,何況即便是冬季出發,等到了白令海峽的時候也已經春天了。”

  “也是。”

  呂夷簡這才醒悟過來。

  “知院,這里還有一份文件要簽,是開封府那邊最近判的公文,要是沒什么問題就依次判決。”

  蔣堂也拿了份公文過來,其實開封府判的案子如今都大部分都屬于民事訴訟,刑事訴訟都轉交給大理寺和審刑院,開封府只負責抓人就行。

  不過趙駿也是要求開封府把每年判的一些經典以及特殊案例上交過來,因為從這里面他能夠看到一些民生問題。

  比如上個月就發生了一起民間金融借貸案,目前朝廷的交子銀行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只限于大客戶,已經開展了存款、借貸等多項業務,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朝廷并不會給予他們借貸服務。

  這么做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哪怕是后世那個信息發達的年代,銀行借貸業務全面鋪開的情況下,也依然會出現難以監管,容易暴雷等多方面情況。

  要是在古代大范圍這么做,結果就可能是像青苗法那樣,由于監管不利等等因素,朝廷去放貸,官商勾結,給朝廷帶來損失。

  所以現在暫時不開放這項業務,交子鋪也沒有在全國各地開設,等到大宋再從貿易當中賺了足夠的錢,擁有稱霸世界的武力,對內的治理達到了鼎盛時期的時候,再開放以全面促進經濟發展。

  但朝廷不開封金融借貸,民間大宋的借貸業務完全沒有停止過。去年就有個汴梁商人,就以去日本做生意為由,用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百姓把錢借給他,而且找了人擔保。

  結果那人直接卷款跑路,到了日本就不回來了。眼看還款期限到來,百姓們紛紛告到開封府,開封府難以抉擇,就只能上報政制院。

  趙駿一看,這不妥妥的非法集資嗎?

  隨后立即修改法律,把這種問題定性為非法集資,然后把擔保人捉拿下獄,全國通緝那個捐款跑路的商人,讓日本那邊拿人。

  至于百姓那邊怎么交代,沒辦法交代。朝廷有錢可以賠給他們,但朝廷不會賠。

  一來這是民間借貸,不關朝廷的事情。

  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民間借貸朝廷賠款了,那是否就說明以后再發生這種事情,朝廷繼續賠下去?

  到時候不僅會造成非法集資泛濫,反正有朝廷兜底,甚至還有人故意這么搞,故意卷款逃跑騙錢。

  所以朝廷不會管這種事情,只能出臺相關法律限制非法集資,并且捉拿逃跑的犯人。

  運氣好抓回來,且卷走的款項財產還在,那就好說。

  要是運氣不好,百姓只能認栽。

  這個月又上來一批新的特殊案件判決公文,趙駿隨意翻了兩頁,目光注意到里面一件案子,笑道:“沒想到大宋遙遙領先啊。”

  “怎么了?”

  蔣堂納悶道。

  “這典房制度有點意思啊。”

  趙駿指著這樁案子道:“讓我想起了后世韓國的全租房。”

  這個案子是一個百姓花了房價的60租了一套房子,按照契約,三年后房東應該把錢還給他,結果房東做生意失敗,沒錢還了。

  開封府于是判決,這名百姓再添大概32的房價,把這套房子從房東那過戶給他,算是以92的房價把房子買下來。

  “全租房是什么?”

  “跟這個典房制度一個意思。”

  “韓國也繳納大筆款項租房?那他們為啥不干脆買房?”

  “因為買不起嘛,這大筆款項還是找銀行貸的。”

  “哦。”

  蔣堂點點頭:“那確實跟這典房很像,也是借來的。”

  《水滸傳》中說武大郎在縣城租了一套宅院,他一個賣燒餅的怎么有錢租一套不錯的小院子?

  就是靠類似于全租房的形勢,以房屋總價百分之五十的價格租來,大概兩三年后,房東會把這筆錢還給他,形成了大宋獨有的典房制度。

  至于武大郎租房的錢哪里的呢?一是靠借貸,二是靠老婆潘金蓮的嫁妝首飾。

  史料記載,這種方式在北宋非常流行。

  因為北宋的形勢跟韓國有點像,由于經濟發達,百姓都進城務工,除了首都開封以外,其余三京以及很多二三線城市也都聚集了大量務工人員。

  這就造成房價暴漲。

  到宋徽宗年間,汴梁的房價那簡直是扶搖直上,普通汴梁打工人按每天100文收入來算,一個月就是34貫。

  可當時汴梁外城最普通的一間民宅都價值三四千貫,貴一點的千貫。稍微上點檔子的宅子都要好幾萬貫,內城豪宅更是漲破天際,數十萬乃至上百萬貫的都有。

  蘇軾為了買房賣了很多字畫,還找弟弟借錢,才勉強湊足了買房款。他弟弟蘇轍當了宰相,一直到七十歲都還在租房子住。

  顯而易見,即便是最普通最外圍的民宅,普通人也要不吃不喝上百年才能買到。

  由此就催生了租房業務的繁榮。

  這典房制度就來源于此,后世韓國的全租房業務似乎是全球首創,實際上在大宋早就出現過。

  趙駿說道:“現在咱們大宋的情況跟韓國有點像,都是汴梁集中了主要工商業,經濟繁榮,百姓大量云集,租房困難啊。”

  “這倒是,如今很多官員都在外城,乃至城外租房住,不上朝的還好,要是需要上朝的可就難受咯。”

  李迪說了一句。

  趙駿想了想道:“未來汴梁肯定要重新規劃,軍隊建設好了,要城墻有錘子用,留一部分當旅游景點就行。不過就算推倒重新建設,也還是以后再說,還沒學會走就要跑可不行,先搞搞廉租房吧。”

  “何為廉租房?”

  “就是咱們店宅務管理的公宅。”

  “多建公宅嗎?可城里哪還有地建公宅啊。”

  “那就在城外建。”

  趙駿說道:“明年開始,把官府建設的工坊全都搬遷到城外去,再通過廉價地租,把城里的私營工坊也吸引到城外去,將城鄉結合部搞出來,這樣人口就會往城外流動,也能緩解城內的租房壓力。”

  這建設一個國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高屋建瓴,有未來的發展可以照抄照學。但畢竟是古代社會,不管從發達程度還是體制程度與后世還是不一樣。

  所以每一步的建設都要小心謹慎,按部就班,不能一蹴而就。

  現在的情況就是,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趙駿哪怕領先那么多時代,也無法提前預知問題,在源頭上解決。

  或者說他能夠預知問題,可問題實在是太多了,他是人不是AI,不可能什么事情他都提前做好。

  因而也只能一步步來。

  蔣堂擔憂道:“城外的建設很差,各種設施也跟不上,貿然把工坊都遷過去,會不會造成什么問題?”

  “不會的。”

  趙駿笑道:“工坊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是交通,汴渠又不止城里有,西城外,東城外,南城外都有河流用于交通,工坊把商品做出來,通過河流把商品運走,就是他們最大的需求。而其余配套設施則需要的是工坊,工坊到哪,他們自然也會跟著去哪。”

  “原來如此。”

  蔣堂一想也是,工坊制造需要的是原材料以及商品成品售賣,這兩樣都要交通,只要在運河邊上,不就都能解決了嗎?

  趙駿又沉吟道:“這典房制度和全租房一樣,房價一直在攀升的時候,這個問題不明顯,也不會給百姓造成什么麻煩。一旦房價下跌,會出現韓國那樣暴雷,以后麻煩就大了。”

  “漢龍的意思是現在整改?”

  晏殊連忙關心詢問,他手底下房產可多了,史料記載這廝甚至有很多家店面,而且大多數都以這種形式租賃出去,要是整改的話,那他就損失大了。

  趙駿想了想道:“暫時先不整改吧,照目前的形勢來看,汴梁的房價估計還能漲個百來年,大面積暴雷估計是不會出現。但我們也不能把雷埋給后人,法律上不禁止典房,可必須要從政策上扼制。”

  “如何扼制?”

  眾人也都很關心,他們這幫宰相個個非富即貴,除了少數幾個如蔣堂這樣的以外,哪家沒多幾套房子?

  “首先是建立各部門家屬院吧。”

  趙駿說道:“官員就別在外面租房住了,有能力的自己買房,沒能力的就住家屬樓。其次是剛才說的把人口往城外遷徙,扼制城中房價。接著就是城市化擴張,把岳臺、清城納入開封府。最后就是繼續增大廉租房建設,幾輪下來,平抑房價,自然也就能扼制典房制度。”

  人口都流向城外去了,房價就會降低,能租的房子以及廉租房多了,自然能讓租金下降,租金和房價降了下來,典房制度就會變得不太劃算,那選擇這個制度的人就會越來越少,雷當然也不至于埋到以后去。

  “嗯。”

  眾人聽了也沒說什么。

  雖然這樣做會一定損失他們自己的利益,但這畢竟是對國家發展有好處的政策,誰敢阻撓啊。

  當下他們就開始商量了一會兒細節。

  而到了上午巳時末,眼看就要吃中飯的時候,外面范仲淹急匆匆進來道:“出大事了。”

  (本章完)

  最新網址:bixiashenghua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