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七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考慮到惹怒趙駿的后果,趙禎思量再三,決定還是不犯傻,一切以趙駿的意思為主。

  結果就是朝廷正式下發了淮南賑災貪腐案的詔書,事情始末都發在了邸報上,還有汴梁的報紙也大肆渲染,將那些人的可惡公布于眾。

  一時間汴梁不管是官場還是民間,都因為這件事情引起了軒然大波,滿朝議論聲音不絕于耳,對這些人的行徑群起而攻。

  說到底,宋朝官場確實黑暗。貪污腐敗、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幾乎是常態,真正清廉和正義的官員只是少數。

  然而朝廷中央官員其實更講究清流名聲,甭管私底下怎么樣,至少表面上奉公守法,維持清官形象。

  即便是夏竦這樣的卑鄙小人,也只是在合法范圍內自己做生意,從不敢貪污受賄。

  所以趙駿雖然對夏竦的感官很差,可他確實沒什么把柄將他處置掉。除非趙駿直接以為了一己私欲把他降職,否則在律法上還真拿夏竦沒什么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自詡清流的官員在得知有人做了這樣的惡事之后,自然是彈劾遍起,勢必要將這些害群之馬給處置,彰顯朝廷正義。

  有了這樣的大義在手,政制院便順水推舟,下達了政令,讓各路的負責人將所有涉案的案犯羈押起來,押回汴梁受審。

  而且還特意提及,這次審判將由大理寺、審刑院以及御史臺聯合執行,務必要做到公平公正。

  聽到這個消息,三個衙門高興壞了。紛紛喜形于色,彈冠相慶。

  贏了贏了。

  他們總算是獲得了勝利。

  趙駿不在汴梁,大宋的司法權終于又再一次落到了他們手里,不再像以前那樣,被皇城司壟斷了一切權力。

  于是三個司法衙門立即行動起來,聯合發出通告,立即捉拿犯法的官員。

  不過他們還是慢了一步。

  名單上除了離得遠的,比如在河北、陜西、四川、山西等地的,只要是在東南區域,基本都被趙駿給逮住。

  畢竟趙駿行動是在六月份,而朝廷得到信,再把這些人的罪行公布,引發輿論關注,讓趙駿的行動占據名分大義基本上已經是七月份,中間相差了一個多月。

  這段時間足夠趙駿四處抓人了。

  而且楊崇勛的陳州雖然就在汴梁南面,離汴梁咫尺之遙,可離淮南也不遠啊。

  所以幾乎是三司衙門聯合執法的隊伍歡天喜地去拿人的時候,陳州的地方官就告訴對方,幾天前楊崇勛就被軍隊抓走了,讓人白高興一場。

  跟黃惟等人比起來,楊崇勛可是做過宰相的大魚,可惜沒落到他們手里,這令大理寺、審刑院以及御史臺的人非常遺憾。

  不過抓到黃惟也不錯了,馬上開審。

  而趙駿這邊。

  等到七月份的時候,他就已經把所有能夠抓到的犯官全部逮住。

  抓楊崇勛也沒費什么手腳,他手里確實有一支小軍隊,那些縣令被暗殺就是他所為,但還是沒法跟正規軍相抗衡。

  在百姓眼里,不管是楊崇勛、孫沔,甚至是地方上那些縣令,都是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大人物。

  這些人能夠像捏死一只螞蟻一樣弄死他們。

  他們給予人們的是無盡的絕望,以及如一座大山般的壓迫力。

  可那是在底層百姓眼中是這樣。

  換了另外一個層次那自然又截然不同。

  對于趙駿來說,他們也不過是南巡下基層路上,順便處理掉的一群陰溝老鼠罷了,根本費不了什么力氣。

  而且還是趙駿看見了,不管從道義還是良知上,都要鏟除的人。

  沒辦法。

  趙駿在眼睛瞎的時候跟趙禎他們吹牛逼,說自己要是在古代,那必定能夠掀起一場變革,讓大宋再次偉大,成為像漢唐那樣的強盛帝國。

  結果眼睛恢復后人就傻了,自己真TM出現在古代了。

  然后牛已經吹出去,又被晏殊他們勸著加入了大宋集團,那就只能趕鴨子上架,開始著手改革事宜。

  那改革總要有個方向吧。

  短時間內無法做到的提高生產力先擱一邊,想辦法緩解日益尖銳的土地兼并,讓大宋百姓有條活路才是正道。

  于是乎帶著吹出去的牛逼,趙駿就踏上了一條為大宋百姓謀生存的道路。

  出去一看。

  好家伙,遍地貪官污吏,禍害百姓,搞得民不聊生。

  這要是趙駿還不做事,那不是打他的臉?

  我說我下棋厲害,你說你是劉啟。

  來抬杠的是吧?

  所以總結來說。

  不是趙駿真那么喜歡殺人,而是他有不得不這么做的理由。

  說出去的豪言壯志就是要全面改革大宋,讓大宋從上到下,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

  既然發下了宏愿自然就得做事,而這些人在路上又被他遇到,按趙駿以前看的修仙來比喻的話,那就是阻礙了他的大道。

  這些人不死誰死?

  等到八月份的時候,趙駿已經走遍了淮南西路和淮南東路,二十多個州,上百座縣。

  同時以李柬之、蔣堂、楊告等人組成的聯合審查部門也已經將那些人的全部罪證調取完成,家也抄了,人也抓了,證據也充足。

  趙駿快刀斬亂麻,簽署了他的知院政令,為首者一律死罪,其余那些執行人員,如各地縣衙胥吏、州府衙役,佐官、膩官、文書、吏員等等數百上千號人,情節嚴重者死刑,罪責較輕者流放。

  并且他們的罪名也昭告整個淮南,各地州、縣、乃至村鎮,都張貼布告。把他們的罪行、行刑時間,以及朝廷對貪官污吏的態度,趙駿鏟除這些官場毒瘤的決心一一展現。

  一時間,淮南百姓無不歡欣鼓舞,趙駿的名望在這個時候幾乎傳遍了整個南方,聲勢達到了頂點。這個時候他要是振臂一呼,發動起義估計都有不少人跟隨。

  但這還遠遠不夠。

  八月十日,趙駿從二月份出發,在應天府逗留了一段時間,二月底進入淮南西路,除開在杭州的兩個月,大部分都在淮南。

  他走訪鄉間,調查民情,除了處置那些高級官員,更多的還是聽聽民意,判斷是非曲直。

  當初他在應天府,由于未表明身份,地方百姓都不敢和他說真話,所以趙駿時常就只能在鄉里閑逛,除非遇到那種愿意打開話匣子的受害者,不然收獲還真不多。

  可現在身份表明之后,走到哪里,就有不知道多少地方百姓來喊冤。

  告的狀子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有些是被胥吏欺壓,有些是宗族內部矛盾,還有些則是一筆糊涂賬。

  比如說村子之間爭水源這種,兩邊村寨械斗,衙門里的差役只能過來調節。

  兩邊就都覺得衙門的人和稀泥,偏袒對方。恰好趙駿路過,下鄉調研,全都跑過來告衙門的狀,把當地知縣嚇了個半死。

  后來經過趙駿了解,實地勘察了情況之后,就給出了解決方案。

  他讓兩個村子一起重新挖一條水渠,并且按照用水需求、村子人數進行分配,官府監督,嚴格管控,不允許再爭搶。

  同時趙駿也嚴厲地批評了兩個村子的做法,告訴他們大家都是鄰居,你搶了水,旁人就沒水灌溉田地,田地生不出糧食出來,鄰村就得餓死。

  鄰里之間,本就應該相互協助,而不是大打出手。

  難道在明明水源還算充足,勉強可以供應兩個村莊的情況下,還要鬧出人命嗎?

  一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不管他們聽沒聽得進去,反正在趙駿的見證下,他們是握手言和,表示以后不會再鬧矛盾。

  其實也是這兩個村子的矛盾并不深,地方官吏雖然和稀泥,可每次雙方械斗,他們都會第一時間過來制止,沒有鬧出人命,不然的話,怕是沒那么容易解決。

  而這樣的事情,趙駿每天都能遇到很多起。堂堂一個政制院知院,堪比一國總理的存在,卻要處理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也真是讓人腦殼痛。

  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基層治理本來就是直面民生。他要下基層調研,就必須要面對這些問題,自然也就只能解決這些問題。

  也就是他本身來自于后世,出生于農村,基層經驗還算豐富,再加上不同地位的人說同樣的話,效果也不一樣。

  換了地方胥吏來勸說他們,地方百姓不一定聽,但換了趙駿來批評教育,一個個自然聽話許多。

  即便有些刁民無賴,至少當著趙駿的面肯定不敢違背。

  十日這一天,趙駿剛剛從泰州回來,去了一趟趙抃所轄的海陵縣,到了地方果然看到治理一片安寧祥和,百姓不能說是衣食無憂,但也比別的州縣強了不少,這說明趙抃的治理能力確實上佳。

  而且聽說趙抃對付縣里的豪強地主也是有一手,竟然逼得他們高價雇傭百姓耕作,又嚴厲打擊奴隸現象,迫使那些豪強地主給雇傭的百姓簽署平等契約,大幅減少剝削壓榨。

  這讓趙駿對趙抃還是很有好感,跟楊告、王素、楊察等人一樣,記在了人才選拔的小本本上。這樣加上包拯,他手里頭至少有了五個未來可用的大人才。

  回到真州,目前趙駿入駐淮南東路轉運使衙門,借用了蔣堂的衙署辦公。現在整個淮南都已經走過,該南下去浙江福建等地了。

  只是到了下午,蔣堂和楊告就過來了,向趙駿稟報公務。

  轉運使衙門內,趙駿坐在主位上,蔣堂和楊告過來之后,趙駿就讓他們坐下,又讓人沏上茶水,才開始聊正事。

  “知院,這是各地地方上的處理結果。地方上很多胥吏都參與,現任縣令接受了賄賂,就由現任主簿、縣尉來審判。罪責高的,都押往下蔡,流放的流放,死刑的死刑,都是本月底行刑。”

  楊告把情況跟趙駿說了一下。

  趙駿點點頭道:“嗯,伱們做得不錯。本知院這一趟其實是體察民情為主,這貪腐大案遇上了就順手處置。但長期還是行走地方居多,這些事情都交由你們來做,辛苦你們了。”

  “哪里的話,都是我等下官分內之事。”

  楊告和蔣堂連忙拱手。

  接著蔣堂又道:“除了這些臟污官吏外,涉案的商賈地主也都抓了起來,這是名單。”

  說著他將手中的公文呈遞了上去。

  趙駿接過來掃視了一眼,淮南貪腐案,官員負責把糧食貪污下來,商人負責哄抬價格,高價把糧食賣出去,得到的錢三七分成。

  七成是人家官老爺的,商人能得三成還得看楊崇勛、黃惟、孫沔等人的臉色。

  當然。

  即便是這樣,這幫家伙也不是什么好鳥。

  因為嚴格來說,商人們要想賺錢,肯定有他們的利潤。

  比如官員把糧食貪下來,而當時由于災情影響,本來兩百文一石的大米,翻了五倍,漲到了一千文一石。

  那么官員肯定會給收糧食的商人們一定優惠,如市場價一千文一石,給商人們七八百文。

  然而商人自然不會滿足于這點利潤,于是乎繼續哄抬物價,把原本一千文一石的市場價,抬到TM的兩千文一石,狠狠地賺它一筆。

  這也是為什么史料當中常有記載,一旦出現災荒年月,災區的糧食價格往往會暴漲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原因。

  除了市場本身波動以外,這些囤貨和哄抬物價的商人也是其中最主要的罪魁禍首。

  趙駿既然撞上了這樁案子,那自然不止是打擊貪官污吏。

  這些地主商人肯定也不能放過。

  因此早在抓官員們之前,就讓楊告他們繼續順藤摸瓜,將這些地主奸商們也一網打盡。

  “嗯,做得很好。”

  趙駿看了眼名單,里面的罪行,包括怎么從官員那買到糧食,又怎么哄抬物價的,寫得清清楚楚,滿意地點點頭道:“這件事情,務必要給百姓一個交代。”

  “是。”

  兩個人應了一聲。

  趙駿又道:“當地的地主,犯法者嚴重者殺頭,參與其中者,也要抄家流放。具體刑罰標準你們自己來決議,但我希望他們要受到應有的懲罰。另外他們名下的土地,收歸本地官府所有。”

  “收歸官府?”

  楊告有點意外,他還以為趙駿會分配給百姓,沒想到竟然直接沒收了,好奇說道:“知院,全都歸于地方縣衙嗎?”

  “嗯,是的。”

  趙駿點點頭道:“以后這樣要形成常例,所有犯法的地主,要沒收他們的田地,把土地收歸地方縣衙,由上級州府和路政各司進行監督。”

  蔣堂納悶道:“收歸的土地該如何處置呢?”

  “很簡單,租賃給百姓耕作,地方的地租一般在五到七成之間,甚至只用交五成地租的,都算是好地主了,真是諷刺。而百姓租賃官府的土地,在扣完正常稅收之后,只需要交兩成左右。”

  趙駿說道:“如此一來,一是為了減緩土地兼并的情況。二來是為了給地方地主形成壓力,只要官府以及自耕百姓擁有的土地足夠多,哪怕只占據一個縣的兩到三成,大部分百姓也更愿意去租賃官府的,而不會去當地主的佃戶,地主就只能被迫降低地租,讓百姓受益。”

  “妙啊。”

  楊告拍馬屁道:“這樣一來,那官府的稅豈不是更多了?”

  “嗯。”

  趙駿說道:“這地方上的那兩成稅,其實是可以留在地方,充當胥吏的俸祿,也能減輕胥吏為了生計,四處索賄的情況。”

  “知院真乃是神人也。”

  楊告豎起大拇指說道:“這個辦法真是好啊,既解決了百姓困難,還能讓地方的胥吏受惠,真乃良方妙藥。”

  雖說知道楊告這個人喜歡巴結權貴,喜歡奉迎上意,但不知道為什么,趙駿卻不覺得反感,反而面對楊告的吹捧,心里還挺舒坦。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神探狄仁杰》當中,舔靈曾泰能夠從一個小小的縣令,一路升官發財,很快當上了一道黜置使的原因。

  “道之謬贊了,也不能說是什么良方妙藥,只能說是無奈之舉。”

  趙駿聽著楊告的吹捧,笑著擺擺手說道:“而且這里面還有些弊端,也是個麻煩事情。”

  “弊端?”

  楊告納悶道:“如此妙策,還有弊端嗎?”

  “自然,規矩都是人定的,那自然也可能會被人破壞。有的時候上面的政令是好意,到了下面實施的時候,就被地方歪曲,變成了禍害百姓的壞政。”

  趙駿想起了王安石變法,說道:“比如縣衙歸屬的土地很容易被那些胥吏的親朋好友給租走,甚至可能會出現地主用手段把那些土地租走,然后再以五成地租轉租給百姓,賺取中間的三成差價利潤的情況。”

  “這”

  楊告傻眼,看了眼蔣堂,蔣堂也非常驚訝。

  他們的確沒有想那么多。

  跟王安石一樣,想法是好,但可惜執行者是天下胥吏。

  這些人就不可能不為自己利益著想。

  在分配這些官府擁有的田地時候,優先考慮親朋好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所以這就需要州衙以及四司衙門來起到監管的作用。”

  趙駿最后總結道:“地方上的縣衙歸屬田地,地方縣令必須要親自分配,發給需要的百姓,而不是那些胥吏的親朋以及地方地主。這可以作為一項政績,加入到考核當中,有州衙和四司衙門監督,效果或許會好很多。”

  “是,下官明白了。”

  兩個人頓時了然,拱手行禮。

  趙駿點點頭。

  淮南貪腐案基本上就處理干凈,后事就交給他們來做就行,他也該繼續南巡,去別的地方。

  (本章完)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