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政制院加班加點干活,西北主管軍政的大員在改革軍事。

  然后百姓的處境并未有太大改善,國庫虧損,冗軍、冗官、冗費問題依舊嚴重。

  這就是大宋目前現狀。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趙駿真正執掌大權是在去年九月份。

  他對大宋基本情況都還沒有徹底了解,以前都是從史書來看,難免有失偏頗。

  所以現在必須要腳踏實地,深入基層,徹底了解大宋的基本情況。

  只是從目前了解一系列的情況來看,確實是有失偏頗了。

  大宋的問題比史書記載的還要嚴重。

  這就不單單是殺幾個貪官污吏能解決的問題,可能搞不好連皇帝都得打一頓才能徹底改革。

  但總體來說,只要趙駿繼續執掌大權,繼續走下去,還是很有希望。

  因為大宋高層現在的溝通成本非常低,不像以前的大宋,互相之間勾心斗角,互相掣肘扯后腿,使得一事無成。

  并且在很多事情上,他們之間也多了幾分信任,少了幾分猜忌,比如范仲淹掌握大權。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趙駿的出現挑明了很多事情。

  不管后世還是古代,為什么一旦掌權之后,都喜歡任人唯親,把親戚安排進去,如公司、官場、企業,乃至于村里的狗都搞個職位?

  就在于和親戚之間交流,就沒那么多顧慮。

  設想如果一個外人在你手底下,說話要客客氣氣,而且每一句話都要想來想去,瞻前顧后,生怕哪句話表達錯了,讓手底下的人想多,從而衍生出不必要的麻煩來。

  為此上位者常常需要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包裹了不知道多少層語言來偽裝,說起話來要含糊其辭,不能說得太真太細,一個個當起了謎語人。

  所以古代官場上就有揣摩上意的說法,到明朝就是典范,嘉靖老謎語人了,因而嚴嵩、徐玠都要成為揣摩上意的高手。

  而親人之間說話就比較隨意了,可以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甚至兄弟父子之間吵架都無所謂。

  表面上看起來他們之間說話隨意,實際上說明親人之間更徹底、更自然地交流思想,進而更有利于開展工作。

  更重要的是,親人之間有更深的利益同盟關系,當集團面臨危機的時候,外人很有可能跳槽以求自保。

  而家人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因為他們往往退無可退。

  因此任人唯親以及后世所謂家族企業的深層次邏輯,其實還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進行深層次利益捆綁,從而防止背叛的發生。

  不過唯一不能套這個邏輯的人,就是皇帝。

  皇帝不能信任親人,是因為親人可能會背叛皇帝。

  就像趙匡如此信任親弟弟,結果最后被趙光義篡了位一樣。

  但現在不同。

  趙駿出現劇透了很多事情,導致三相三參,晏殊以及范仲淹他們跟皇帝之間,少了原來的那層隔閡,多了說話沒那么多顧忌的坦誠。

  因為他們有了一個共同要遵守的秘密,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有了一個深層次的利益同盟關系。

  再加上趙駿劇透了很多事情,導致他們之間產生了一系列的利益糾葛。

  所以他們之間說話也坦誠許多。

  這種溝通方式顯然會極大增加工作效率,包括范仲淹去西北,也不會被各種掣肘,擁有更大的權力。

  那么就在宋國上層最高權力機構的人成為利益同盟,共同構建未來的時候,此時的西夏和遼國上層權力機構,又是什么樣的呢?

  這個時候西夏李元昊尚未稱帝,他前年才處決了親舅舅衛慕一族,親母衛慕雙羊,妻子衛慕皇后,以及衛慕皇后給他生下的親兒子,未來他還會殺兒子和殺老婆搶兒媳。

  相比之下,只是把母親囚禁起來,降第一任皇后為貴妃的遼興宗耶律宗真都算是個大孝子,好丈夫,好父親了。

  此刻西夏興慶府,李元昊的國王宮殿之中,他正在看間諜送來的密信。

  西夏其實現在就已經立國,但并不是帝國,而是王國,從他爺爺李繼遷開始,西夏就已經獨立于遼、宋之外,成為第三方大勢力。

  遼國封他爺爺為夏王,宋朝封為西平王,之后李元昊的父親李德明繼承了他爺爺的爵位,又進一步被遼國封為大夏國王,宋朝也封李德明為夏王,自此西夏國就基本成為了王國。

  李元昊現在又繼承了他爹的遺產,但他遠遠不滿足于此,于是最近幾年在兩位親信大臣野利旺榮、野利遇乞的輔佐下,開始準備登基稱帝。

  如今登基事宜其實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一個“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余里”的黨項政權已具規模,只是去年和前年屢次與唃廝啰的戰役中都兵敗,國內有些不穩,因而有些猶豫。

  “大王,宋人忽然在邊境換了主帥,肯定是在防備我們,現在想要南下突襲他們怕是不容易了,也許我們應該遞交國書,繼續示敵以弱,讓他們覺得我們沒有南下侵略的意思。”

  野利遇乞多權謀,用西夏語向李元昊進言。

  李元昊看了眼屋內張元、吳昊,用漢話說道:“大宋換了邊帥,難道我們就不南下了嗎?這些年各種辦法都試過了,挑釁宋使,示敵以弱,以臣子的身份向宋皇上書,還是改變不了他們防備我們的事實,還不如大方一點。”

  張元感激地看向李元昊,納頭拱手說道:“大王英明,宋朝孱弱,上下不能一心,即便他們覺得邊關有異,做出防備又能怎么樣?只要攻略得當,必能打敗他們,奪取整個陜西路。”

  歷史上張元勸元昊阻隔潼關、占據長安,從戰略上西夏就一直想要吞并整個陜西路,只是李元昊雖然多次戰勝,但西夏軍民同樣死傷慘重、經濟幾乎崩潰,已經很難再吞并那么大的地盤,所以最終戰略失敗了而已。

  但張元從景祐元年前往西夏,最終被李元昊賞識,提拔為大夏國軍師開始,就一直慫恿李元昊進攻宋國,可以說李元昊其實在攻宋這一點上能夠如此堅定,他有至少三分之二的功勞。

  唯有野利遇乞頭腦還算清醒,說道:“大王,我大夏終究民寡國小,若敵人沒有防備,或許可以輕取。但若是有了防備,還是不宜與強鄰爆發戰爭。”

  “這些年來我們不是沒有關注過大宋西北形勢,他們的情況我早就了如指掌,即便他們換了邊帥,我其實也不擔心。”

  李元昊皺起眉頭,扔下手中的文書道:“唯獨擔心宋人那政制院的情況。”

  說著他又扭頭看向張元道:“軍師,你既是宋人,又曾多次前往汴梁,以前聽說過這個叫趙駿的嗎?”

  張元多次前往汴梁考試,結果就是考不上進士。

  他搖搖頭道:“從未聽說過此人,根據汴梁的細作來報,此人是去年七八月才在汴梁出現,初始被宋皇任命為皇城司知司,接著很快宋皇成立政制院,讓他做知院。”

  “此人姓趙,莫不是趙氏皇族?”

  李元昊思索著。

  他第一時間想的不是趙駿有什么經天緯地之才,諸葛亮在世之類的情況,而是想的趙駿是個什么關系戶。

  不是他心思壞,而是事實。

  至少張元的確很有才干,但在宋朝卻死活考不上官員。

  以大宋的國情,即便韓信來了都得讀兩年書,諸葛亮再生,估計都得搖頭晃腦去考科舉。

  在大宋。

  根本不可能存在有什么驚天大才,不通過科舉就能一步登天的事情。

  所以李元昊本能是想到趙駿是皇室。

  只是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趙駿這個穿越者也確實差點被忽悠得去考科舉去了,但卻憑借著對趙禎的連哄帶騙加威脅,硬生生掰回一城。

  于是就出現了這種讓李元昊都摸不著頭腦的情況。

  張元卻表示疑惑道:“這并不符合常理,大宋最猜忌宗室,怎么可能讓趙姓宗室執掌那么高的權力?”

  “興許是真宗的遺子?”

  李元昊想到了當時汴梁人都覺得的一個可能。

  張元哭笑不得道:“若真是真宗遺子,那宋皇應該更加猜忌他才是啊。”

  “算了。”

  李元昊覺得頭疼,擺擺手道:“先不管此人了,如今宋國國內變動很大,我們收買了一些官員,得知從今年開始,宋國往西北邊境增兵兩萬,又大量運輸糧草,似乎是在防備我們,該怎么辦?”

  野利遇乞堅持己見道:“大王應該遣使者前往宋國,向宋皇表明大夏與宋國結交之心,有遼國在北,相信宋國不敢過分得罪我們。”

  李元昊不高興道:“勸我可以稱帝的是你,又讓我結交大宋的也是伱,到底何為?”

  野利遇乞搖搖頭道:“結交大宋與稱帝這件事情其實并不沖突,稱帝之后同樣可以與大宋、遼國締結盟約,遼國在側,我們為什么一定要招惹宋國呢?”

  這句話讓李元昊很是動搖。

  歷史上李元昊就是這樣,雖然稱帝了,但卻以臣子的身份向宋朝上書,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關系及其功勞,說明其建國稱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認他的皇帝稱號。

  所以從這里就能看出來,李元昊對大宋還是心存敬畏,不敢做得太過分。

  直到宋朝果斷拒絕他稱帝,并且下詔“削奪賜姓官爵”,停止互市。張貼榜文,懸賞重金高官捉拿,這才使得雙方徹底交惡決裂,大戰一觸即發。

  現在宋朝忽然往西北增兵,似乎是在防備他的進攻,在這種情況下,李元昊就必須考慮是不是要按照原定計劃進行了。

  然而張元是堅定的勸李元昊伐宋者,他勸道:“大王,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是靠別人施舍而成。要想成就皇帝大業,就必須要靠殺伐打出來。大王稱帝,必惹宋國和遼國不快,若是先擊破宋國,遼國忌憚,這才能安穩皇位。”

  接著他又道:“如果沒有擊破宋國,打出威名來,遼國和宋國都會覺得大王軟弱可欺,妄自稱帝是在挑釁宋遼威嚴,一旦他們合兵來犯,那大夏這才叫危在旦夕,所以萬不能遲疑,須先破其一,方可立國!”

  這番話還是很說動人心。

  李元昊其實不止是向大宋稱臣,也向遼國稱臣。稱帝之后,肯定會得罪宋遼兩國。

  如果稱帝后宋遼同時進攻,那對于他們來說,肯定非常危險。

  所以只有在稱帝時,立即先打敗比較弱的大宋,讓大宋無力出兵,之后就能夠從容應對遼國的進攻了。

  “可是.”

  李元昊擔憂道:“若是我們對宋國用兵,遼國趁機來犯怎么辦?”

  張元笑道:“大王勿慮,遼國一定不會來,甚至相反,可能會在我們對大宋用兵的時候,他們陳兵幽燕,給大宋恫嚇。”

  “哦?”

  李元昊不解道:“這是為何?”

  “原因有二。”

  張元豎起兩根手指頭道:“一者,宋國強盛,兵馬眾多。遼國樂于見到我大夏先與宋國開戰,削弱宋國實力。”

  “唔”

  李元昊沉吟地點點頭,張元說得的確很有道理。

  老二和老三打架,老大是插手其中,還是坐山觀虎斗?這是個想都不用想的問題。

  等夏宋兩敗俱傷,實力最強的遼國自然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二者,遼國遠而宋國近,一旦與大宋開戰,遼國兵馬不可能段時間內跨過茫茫草原到西北來。”

  張元繼續說道:“所以即便是遼國來犯,我們也可以從容應對。”

  “嗯。”

  李元昊深以為然。

  野利遇乞說道:“如今大宋在西北鑄造防線,若是我們沒有擊敗宋國,遼國又出兵來了,兩面夾擊,我們該怎么辦?”

  “我以為即便我們沒有擊敗大宋,大宋也不敢追出塞外。最多就是固守陜西路,防備我們繼續進攻而已。”

  張元說道:“因為大夏若真面臨腹背受敵,就會非常危險。可大夏若是亡國了,最高興的不是宋人,而是遼人。大夏的土地會被遼人搶走,遼國更加強盛,大宋怎么能安心?”

  遼國也來打西夏的話,西夏亡國的概率就非常大了,那么之后宋遼合擊西夏,西夏的領土會歸到誰的手里?

  自然是誰強歸誰。

  所以西夏繼續存在牽制遼國部分兵力,才符合大宋的利益。

  也就是說。

  正常情況下,李元昊不僅可以挑釁進攻大宋,大宋那邊還拿他沒什么辦法,還必須保證西夏政權繼續存在。

  不得不說,這似乎是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

  李元昊聽了張元的分析,非常高興,大贊道:“軍師說得沒錯,我大夏要想立國,就必須要擊敗宋軍,還是按照原定謀劃,明年正式登基為帝,看看宋廷的反應,若是宋人要與我交惡,大不了就打一仗!我絕不會懼怕!”

  感覺自己神志不清,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么東西,不過也就是這幾章高潮之后的過度,接下來繼續高潮。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