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七十二章 趙王親征

夢想島中文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捷報!捷報!”一匹快馬沖入了神都的兵部。

  能在神都馳道上毫無顧忌奔馬的沒有多少人,而八百里加急的驛卒就是其中之一。

  “報,龍武軍副都督趙天麟于雁門關外與趙王軍血戰數日,以八萬人馬大敗趙王軍十八萬精兵,陣斬趙王軍大將邱福。”

  驛卒中氣十足地說完這一番話,將背上裝情報的竹筒交給了兵部之人,隨后臉色精神肉眼可見的變差,臉色也變得蒼白。

  剛剛是有信念支撐,雖然滿眼血絲,但精氣神還能如此飽滿。

  現在他作為斥候的驛卒的使命完成了,心中那口氣也就散了,立時就支撐不住了,為了傳遞情報,他已經快一天一夜沒合眼了。雖然平日曾習武強身,但如此高強度的任務還是讓他身心俱疲,身子一軟,隨后癱倒在地。

  兵部之人完全沒有感到奇怪,這種情況他們雖然不是天天見,但一年見個七八十回還是有的。

  兵部的八百里加急可不僅僅是他們一部獨用的。

  江南的颶風,黃河的泛濫,北地的雪災,西南的民變,凡是緊要的大事,走的都是他們兵部的八百里加急。

  對于驛卒疲勞過度,兵部早就有了成熟的應對方式。

  幾個兵部的護衛輕車熟路地將驛卒抬起,將他安置在了兵部專設的急救室內。

  其中一個熟練年長的大夫,他看著幾人將驛卒抬進來不由搖頭道,“這是這個月第五個了!你們就不能心疼下這些驛卒,每次都折騰這些年輕人。”

  急救室內早就準備好了參湯,這玩意最擅長補氣,灌一口下去,驛卒就能緩過勁來。

  原本以這些驛卒的身份是沒有資格喝參湯的。但是在楊清源引導,王華主持的改革之下,大周軍人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

  這些驛卒都是精通騎術之人,是作為大周的后備騎兵的存在,類似于藍星上,藍翔挖掘機學院和裝甲兵學院的關系。有些驛卒還是已經退役的老卒。

  所以朝廷對他們也開始優待了。

  別小看這些驛卒,藍星上的大明王朝最后就是亡于驛卒之手。

  而且人參名頭雖大,但也算不上什么名貴的藥材。

  見微知著,大周的制度改革其實已經開始向各部滲透了。

  拋開細節不談,此刻的武英殿中氣氛正是熱烈。

  大捷的氣氛讓原本應該是莊嚴肅穆的武英殿都多了幾分輕松。

  “劉大人,我聽說今晚,明月樓有上新菜,我做東,叫上李大人去喝兩杯。”

  “明月樓的菜可不便宜啊!”

  “前往如此大捷,我等雖無力殺敵,但心中高興,當浮一大白。”

  這樣的對話在武英殿內屢見不鮮。

  正在眾人高興之時,麟德天子和中極殿大學士王華走了進來。

  原本武英殿的眾臣一看,紛紛行禮道,“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眾卿免禮!”

  年輕的麟德天子臉上也洋溢著笑容。

  這位天子雖然年輕,但向來是喜形不露于色,就算是當日聽聞趙王起兵謀逆之時,麟德天子的臉上也沒有過多的表情。

  “龍武軍大捷的消息,諸君應該已經收到了吧!”

  “陛下,剛剛兵部上呈捷報,言趙老將軍在雁門關外大敗趙王叛軍,這是兵部呈上的詳細戰報。”

  對于這個消息,麟德天子其實早就知道了。

  雖然他很少過問具體的政務,但是朝廷暗六部依舊是效忠于天子的。

  暗六部的迅雷鴿的速度比八百里加急還快,不過若不是十萬火急萬不得已,軍情是不會用迅雷鴿傳遞的。

  一是因為迅雷鴿的安全性保密性得不到保障,容易被攔截丟失。

  二是則是因為…貴,迅雷鴿這玩意雖然飛行速度天下無雙,但是真的很費錢。而且不是有錢能培養出來的。千只靈風鴿中才會出一只迅雷鴿。其珍貴可見一斑。

  不管如何,反正麟德天子比兵部先一步知道了雁門關的勝績。

  “趙老將軍年雖然年邁,但寶刀不老。這邱福乃是逆王朱楷的大將,以悍勇著稱,在朱楷與女真的作戰中,邱福向來是身先士卒,立下戰功赫赫,在趙王叛軍之中威望不低,趙老將軍以弱旅將其陣斬,極大程度地打擊了趙王叛軍的囂張氣焰,動搖了他們繼續進攻的決心。”

  聽著麟德天子的話,眾臣連連點頭。

  隨后一個大臣出列問道,“陛下,既然此刻龍武軍大勝,何不令龍武軍乘勝追擊,一舉平定逆王朱楷之亂。”

  此人的話語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認可。

  五萬龍武軍加上三萬地方守備部隊就能打的趙王麾下的大將大敗,連性命都留下了,可見趙王這個“最能打的塞王”,“李承恩之下第一人”的稱號,多半也是吹噓出來的。

  現在御林軍整編的十萬精兵已經開赴前線,由趙天麟統一指揮,想來要對付趙王,不過是易如反掌。

  就在眾人以為天子會順水推舟答應之時,十三的話卻出乎了眾人的意料。

  “戰略謀劃者乃六軍都督府之職責,臨機變通者所賴者前線將士之判斷,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我等身在神都,不可妄令!”

  十三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他的老師,是卻是戰術和戰略上的高手。

  楊清源在教導十三的時候,對于具體的為政手段,基本沒有傳授多少。

  因為十三非嫡非長,從小就沒有被當成繼承人培養。

  楊清源只能選擇在最短的時間內教十三最有用的東西。

  太宗文皇帝給十三留下了一個殷實的底子,十三不需要當景帝,他要當武帝,當宣帝,要對外開拓!

  這樣的帝王,最重要的就是知兵。

  知兵并不是想要十三能和劉宋武帝劉寄奴、光武帝劉秀、前唐太宗文皇帝李二鳳那樣,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知兵的天子,要能看懂戰術,有戰略眼光,不會隨意指手畫腳。

  藍星上就有三個假裝知兵的天子,和上述三條截然相反。

  其中一個就是趙宋太宗,又稱“宋車宗”,這位大佬具有獨特的指揮風格——畫圖式指揮。他極度倚賴預先制定的陣圖去指導和干預前線將領的行動。

  太平興國四年,在宋軍第一次幽州潰敗后,遼軍大舉南犯,當崔彥進、崔翰等人領軍迎敵前,太宗宋太宗不但預先安排了“會兵、設伏、夾擊”的戰略部署,還親自授予諸將陣圖,“分為八陣,俾以從事”

  宋軍按照宋太宗趙光義的八陣圖,宋軍將八萬主力分成八個陣,各個陣相距一里左右,正面迎擊遼軍。宋軍將士一看宋太宗趙光義這位“軍事天才”安排的陣型,感覺這場仗沒法打,因為這個陣型很容易被遼軍的鐵騎分割包圍,宋軍將士在開戰之前毫無斗志。

  右龍武將軍趙延進發現遼軍是一字長蛇擺開,第一個提出了合并一處的建議,其他將領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建議,在雙方開始布陣之時,宋軍將領卻忙于爭論是否聽從宋太宗趙光義的安排。這樣的局面下一次將是出現在校長的手上。

  為了拖延時間,宋軍派人向遼軍主將韓匡嗣傳達了想投降的意思,遼軍也就放松了對宋軍的監視。

  趙延進建議宋軍應立即改松散陣型為前后兩陣,采中央突破的辦法,殺契丹人一個措手不及。但崔翰對此卻很猶豫,生怕違逆了太宗的“陣圖”,戰后會被問罪。趙延進拍胸脯表示:“倘有喪敗,延進獨當其責!”關鍵時刻,擔任監軍的李繼隆也力挺趙延進:“兵貴適變,安可以預料為定!違詔之罪,繼隆請獨擋之!”

  有了這兩位的保證,宋軍將領最終在從“抗旨”和“勝利”中間選擇了“勝利”,他們迅速地決定合兵一處,趁遼軍不注意突然進攻,結果遼軍大敗。

  滿城之戰宋軍斬首一萬多,俘虜三萬多,使得遼軍主力損失一半,并且丟掉了很多的糧草輜重,這場戰爭以宋軍的完勝而告終。

  這場仗雖然沒有按車宗的布置打,但是勝利卻給了車宗莫名的自信。

  雍熙四年,在宋軍于幽州二度潰敗后,車宗梅開二度,又召大將潘美、田重進、崔翰入朝,賜予“御制平戎萬全陣圖”,并“授以進退攻擊之略”。

  楊清源將此事當成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講給十三聽,其意就是告誡十三,千萬不要胡亂遙控指揮,不是每個人都有李德勝那樣的本事的。

  宋車宗、明堡宗、校長,就是臥龍鳳雛幼麒麟,又菜又喜歡指手畫腳。

  十三對于這些故事,印象極其深刻,所以他在和六軍都督府商議作戰指令的時候,只會做出一個戰略目標的指示。

  具體怎么打,從哪里打,那是五軍都督府和前線指揮官的事情,我們這些在后方的人就不要指手畫腳,只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證政局穩定就好了。

  看似是很簡單的事情,但縱觀全史,能做到這一步的皇帝,已然是屬于圣明了。

  岳武穆、李繼隆這些名將,真的是非常渴求一個這樣“無作為”的皇帝。

  “王卿,著內閣擬旨,令并州諸郡之糧倉,全力供應趙天麟所部所需之糧草,令工部將作監務必保證前線大軍之裝備。保證前線戰事順利平穩進行。”

  “臣遵旨!”

  十三的旨意之中,沒有一條是對戰事提出具體要求的,要求越多,那么前線將領的束縛就越多。

  十三記得,師尊曾經給他講過一個故事。古時有個藩王謀逆,結果那個小皇帝竟然下旨,“今爾將士與藩王對壘,、毋使朕有殺叔父之名”。這句話一出,前線將士,根本沒法打仗了。

  故十三在圣旨之中什么都沒有說,只是保證前線將士的供給。

  趙王府中。

  朱楷看著沙盤上的山河輿圖正在不斷推演著戰局變化。

  戰局推進的很順利,他在燕幽之地苦心孤詣,經營多年,朝廷在這里根本不是趙王的對手。

  一切就像他之前和渡衍大師推算的一樣,輕松拿下幽州,而素有人口第一多,天下第一大州之稱的冀州,趙王也輕松拿下了一半。并州的東部也被趙王拿下。

  趙王幾乎沒有費什么力氣就拿下了近兩州之地,戰事推進的比他想象中的還要順利。

  果然,這個情報沒有錯,直到現在,趙王還沒有聽到楊清源的消息。

  楊清源在南疆,趙王至少有四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前期的布局。

  他研究過楊清源的兩場大戰,第一場北境之戰倒還好說,第二場的晉陽之戰,不過他在沙盤上如何推演,都不是楊清源的對手。

  這種情況下,和楊清源正面對戰極為不利。

  他需要以大勢來傾軋楊清源,以勢壓人。

  何為大勢,最好的詮釋就是魏武帝,他以武帝為號,原本應該是戰無不勝的,但其實他的戰績并沒有太好看。

  汴水之戰,不敵徐榮,曹洪讓馬;

  譙沛兵亂,隱姓埋名,牛車回家;

  壽張之戰,不敵青州,坑死鮑信;

  濮陽之戰,不敵呂布,樓異相救;

  陳地之戰,不敵袁術,被人救命,收得義子曹真;

  宛城之戰,一炮三賢;

  赤壁之戰,付之一炬;

  渭河之戰,割須棄袍;

  漢中之戰,敗于劉備;

  昭烈帝屢戰屢敗,蓋因其根基全無,打了一輩子逆風。

  而魏武帝在順風的情況下,一樣能輸給你看,即使如此,也沒人能動搖他天下霸主的地位。

  這一切在他勝過袁本初,鯨吞青幽并冀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

  其他人唯一的翻盤機會,不是赤壁之戰。

  而是隆中對中的兵分兩路,關羽水淹七軍,直逼許都,昭烈帝乘機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還定三秦,這才有機會和曹孟德對壘。

  否則,魏武帝可以輸無數次,但其他人一次也輸不起。

  何為大勢,這就是大勢!大勢者,不可逆也!

  當季漢第一次北伐失敗后,大勢就已經決定了雙方的勝負,別說是武侯,就算是漢初三杰齊至,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漢書斷流,糧草難運。

  陳倉守備,難以偷渡。

  關中之地,盡歸于魏。

  大勢之下,人力難反。

  趙王從來沒有想過靠著四個月就能鯨吞天下,登上帝位。

  他只是想用這個時間差,完成布局,得天時大勢之助,來壓制楊清源。

  這才是堂堂正正之道。

  現在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直到一個斥候飛奔進王府。

  “王爺,大事不好了!”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