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

夢想島中文    大明第一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下旨,令參政朱升,新任戶部尚書楊憲,兵部尚書汪廣洋,稅務部尚書胡惟庸,即刻北上濟寧。”

  “下旨朱亮祖,出屯湖州,調胡大海即刻北上。”

  “下旨越王方國珍,令他率領水師,巡弋沿海,但不許主動襲擾張士誠所部,如,如遇試探,果斷予以還擊!”

  “下旨杭州周德興,要他嚴加戒備,防御張士誠和陳友定可能的攻擊。”

  “告訴應天的糧食銀行,籌措一筆軍餉,數額暫定八百萬貫寶鈔。”

  “下旨御史臺和度支局,立刻清查各地糧食倉庫,確保數額充足,隨時準備起運。”

  “再告訴長江水師,所有舟船,準備好運輸糧餉輜重。尤其是要準備平底船,入運河,進入黃河,都需要準備妥當。”

  朱元章不斷降旨,張希孟在旁邊拾遺補缺,君臣二人迅速完成了全面部署,龐大的戰爭機器隆隆啟動,大明立國以來,最大的一場決戰,終于不可抑制地爆發了。

  戰略決戰旨在消滅敵人主力,贏得戰場主動權,剝奪對方戰爭能力。

  是敵對雙方,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戰。

  是左右歷史走向,國家命運的豪賭。

  押上全部籌碼,使出最后一分力量,毫無保留,傾盡一切,去爭取勝利!

  其實作為一個出色的統帥,是應該避免這種情況的。

  倒不是說不能打,而是不能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打,因為一旦失敗,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而且任何一點小事情,都會影響戰爭的結果,屬于高度不可控。

  對于大明來說,如果一切順利,逐步蠶食,然后大軍平推,這才是最穩妥的選擇。

  哪怕決定北伐之前,雖然制定了大決戰的方桉,但也沒有擺在第一位。

  可局勢的發展,遠遠超出了張希孟和朱元章的預計,縱觀整個中原格局,似乎大決戰的態勢,已經出現了。

  首先說南陽方面,馮國用等人大刀闊斧,以襄陽為大本營,包圍南陽,一戰成功,不但俘虜了阿魯溫,還挫敗了察罕的救援。

  馮國用聲威大震,隨即公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南陽盆地的百姓翹首以盼,歡喜鼓舞。短時間之內,馮國用不但站穩了腳跟,還得到了大量補充。

  足有三萬民夫,加入了明軍。

  馮國用已經揮軍攻擊汝州和嵩州,進一步威脅陜州和洛陽。

  他這一手,不但壓縮了河南元軍的空間,還威脅到了關中元軍,可謂是一舉多得。

  強大的南陽集團,猶如一只鐵拳,頂在了察罕柔軟的腹部。

  雖然沒法一下子剖腹挖心,直接擊破元軍,卻足以讓察罕帖木兒疼痛入骨了。

  相比南陽集群的成果,被困開封的劉福通,竟然也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這位跟老朱煮酒論英雄的當世豪杰,雖然在三路北伐失敗,盛極而衰,被困開封之后。

  并沒有放松斗志,他還在堅持。

  咬定青山不放松。

  歷史上的劉福通曾經從開封逃出來,退居安豐,足足撐了四年多。

  而這一次的劉福通,似乎要把開封作為最后的決戰地點。

  “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宋徽宗!”

  這是劉福通最近常說的一句話。

  當初金兵南下,迫近開封。

  徽宗趙佶立刻禪位,提桶跑路。帶領著親信一路南逃…結果弄得開封軍心渙散,人心盡失,也徹底暴露了大宋的虛弱。

  更要命的是趙佶跑也就跑了,還傻乎乎回來了,以為安全無事了。

  結果金人二次南下,這一次連保護他南下的臣子都沒有了,趙佶和兒子一起成了金人俘虜。

  時至今日,劉福通就是拿這個例子,勉勵麾下。

  堅持,堅持下去,就有辦法。

  張士誠尚能死守高郵,咱們大宋不能不行!

  劉福通幾次突圍不成,也就索性發動軍民百姓,在開封大修壕溝工事,準備血戰到底。

  開封的頑強超出了察罕帖木兒的預料,他沒法一下子拿下開封,也就沒法迅速南下。這樣一來,大明在淮河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安全的。

  因此明軍的主力猬集山東,形成了一只強悍的鐵拳。

  這一只拳頭,和南陽的拳頭,一前一后,插入了中原大地,河南元軍就這么被包圍了。或者說開封周圍的元軍,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大明只需要包圍這個突出部,一口一口吃掉敵人,大元最強大的一支野戰力量,就會土崩瓦解,黃河流域,長城以南,再也沒有可以和大明抗衡的元軍主力。

  攻克大都,指日可待。

  正是這些情形,讓朱元章篤定了戰略決戰,一舉全殲察罕的信心。

  不過話雖如此,再看被被包圍的元軍,又是個什么情況呢?

  察罕帖木兒是靠著地主武裝崛起,從最初的一萬人,打到了現在,麾下幾十萬兵馬。

  先后擊敗了北伐中路軍和西路軍。

  在南下開封之前,察罕重兵屯太行,以兵分鎮關中、河洛、江淮,旌旗營壘,綿延千里,兵鋒強盛,甚至還在當初的脫脫之上。

  尤其重要的是,察罕是知兵之人,用兵名將。

  他和脫脫那種以內政為主的人不一樣。

  而且察罕也不可能做大元朝的忠臣孝子,不會因為一道旨意,就放棄兵權。

  “主公,根據密報,察罕手上的兵馬,不會低于四十萬,其中能戰的精銳,也超過三十萬人,尤其是還有陜甘諸王的兵馬,其中鐵騎數萬,戰力強悍。”

  張希孟分析道:“此戰還有一個最大的變數,那就是屯駐大同方向的孛羅帖木兒。他承襲父親答失八都魯的地位兵馬,在對付北伐中路軍的時候,立下了大功。手上也有十萬以上的重兵,是整個元廷第二大的力量。”

  “如果答失八都魯南下增援察罕,元軍的總兵力就會超過五十萬。而我們能動用的人馬,還不足三十五萬。雖然兵馬的質量可以抵消數量的優勢,但是在這種大決戰的情況下,總還是多一個人,膽氣就足一分。更何況關中的李思齊也可能出動兵馬,馳援察罕,如此一來,我們要面對的敵人就更強大了。”

  張希孟說到這里,神色也越發凝重,心中狐疑。

  還是那句話,面對著雙方近百萬大軍,縱橫千里的大戰場,決定命運的豪賭…張希孟謀而難斷的毛病又犯了。

  好在做最終決定的人不是張希孟,朱元章以他那種最底層苦熬出來的勇毅頑強,死死扛著大局,而且他也有自己的判斷。

  “先生所講有理,但也不全面…察罕帖木兒同樣有著巨大的弱點。首先,先生擔心孛羅帖木兒,但是察罕兵多,但地位卻低于對方,兩家矛盾重重,如果不是咱們北伐,沒準他們自己就打起來了。所以這兩方是不可能同心同德的。這是其一!”

  “第二,元軍兵馬雖多,但是中原之地因為反復鏖戰,不斷拉鋸,已經民力凋敝,赤地千里,想要找到足夠的糧草軍需,幾乎不可能。蒙古鐵騎雖然厲害,但草料糧食的消耗更大。壓力還在我們之上。”

  “至于第三點,南陽一戰,俘虜了阿魯溫。東平府的伏擊,擊敗了王保保…事實證明,察罕的兵馬,也就是那么回事。他或許比陳友諒強,但到底只是個地主豪強。手下兵馬越多,越是錯綜復雜,就越難以調動。現在看起來聲勢浩大,不可一世,但只要挫敗他們,立刻就會星落云散,一潰千里。”

  “打仗打得就是信心,此戰咱們背負著華夏淪亡的百年恥辱,背負著數千萬百姓的希望囑托。此戰…必勝!”

  老朱的拳頭,狠狠砸在了桌子上。

  以近乎一錘定音的方式,下定了決戰的信心。

  旬日之間,朱升,楊憲,汪廣洋,胡惟庸等人,趕到了濟寧,緊隨其后,胡大海和常遇春也領兵趕到,加上已經提前到來的徐達。

  朱元章手下最強的文武幾乎齊聚一堂,明軍精銳,悉數在此!

  老朱向大家伙介紹了當前的情況,以及他的決戰之心,然后對大家伙道:“你們都暢所欲言,看看哪里需要補充,哪里還有疏漏,咱想要聽你們的意見。”

  朱元章這話說得很有意思,開誠布公,聽取意見,這是沒錯。

  但是前提是大決戰的決心已經下了,你們就不要質疑了,想辦法完善計劃就是了。

  眾人都繃著臉,默默注視著地圖,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百萬決戰,光是這個規模,就讓大家伙腦袋嗡嗡的。

  再看戰場,從山東到關中,從河南到山西…整個中原大地,黃河兩岸,全都在視野之內。

  如此大戰,想要算無遺策,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誰也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夠掌握全局。

  就在所有人都沉默的時候,朱升輕咳了一聲,“上位,元軍的情況很明白了,但是咱們卻也有個最大的弊病,如果處理不好,同樣會功虧一簣。”

  朱元章眉頭一皺,“請講。”

  “是這樣的,南陽方向可以走汝寧,安豐,濠州…然后給山東送信…目前來看,最快也要五七天時間。戰前還好,可若是開戰,一道命令,往來就要半月。兩軍還怎么互相配合?如果察罕采取守一攻一的策略,我們勢必處于劣勢。尤其是南陽這一支兵馬,他們兵力太少,還不足以對付察罕,尤其是關中的壓力也會落在他們的頭上,如果還沒等我們發動起來,察罕靠著強大的兵力,先擊潰南陽方面兵馬,則決戰大局,勝負頃刻逆轉,不可不察。”

  朱元章凝視著地圖,沉吟少許,突然道:“那就調朱文正北上,讓他率領所部湖廣兵馬,馳援南陽,聽候馮國用調遣。”

  又增加了一支兵馬,毫無疑問,朱元章已經押上了一切。

  而張希孟則是微微一怔,朱文正!難不成屬于他的時刻,終于要到了嗎?

夢想島中文    大明第一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