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四十七章:這就是咱的恩公,咱的大將軍啊

夢想島中文    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可當他們的目光在看到遠處那一片片的水稻田時,立馬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色。

  “這……”

  劉伯溫實在難以置信,在他的目光之中,遠處竟然有著成片成片的水稻田,甚至連一些山丘,山脈上也有一片片的水稻梯田。

  從他此刻所站位置的角度,劉伯溫很清楚在自己眼前這一片片的水稻田,其面積有多大,范圍有多廣。

  劉伯溫急匆匆的與李善成一同跟隨著朱元璋的腳步,跑到了一旁的山丘之上,想要盡可能的通過自己所站位置高度的提升而看得更遠一些。

  而當所有人都來到朱元璋所在的山丘之上,眺望遠處時。

  相比于眾人站在山丘之下,所看到的景象更為壯觀。

  那連綿不絕的水稻田,如鬼斧神工般的匯聚在遠處的大平原之上。

  如果這些地面上所種的都只是小麥的話,他們還不至于如此的震驚,可如今出現的卻是水稻。

  他們很清楚水稻田相比小麥田的建造,所需要耗費的時間精力要多上幾倍。

  而且他們這一路行來所過之處皆是大平原腹地,根本沒有發現任何的水源支流。

  這些水稻田所需要的水源又是從何而來。

  還有遠處那不算太高的山上。

  一片片的梯田,如天神在開墾土地一般,將陡峭的山坡一刀一刀的平劈了下去,形成如今這般梯田模樣。

  那些水稻田的中央,有著無數的百姓正在彎腰辛勤的勞作著。

  在場眾人對于水稻田并不陌生,可如此大如此寬廣如此遼闊的范圍和水稻田面積,他們還是第一次看到。

  可如果這些還僅僅只是對他們視覺的沖擊的話。

  那么,那一條橫跨整個平原的水渠,卻是對他們世界認知上的沖擊。

  那一條寬廣的水渠橫跨東西。

  其兩側還有一條條寬度較小的分流水渠。

  使這數萬頃的內陸土地,轉化為了天然的水稻田。

  并且從這些水稻田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座農屋來看,這里的分工管理異常的清晰。

  還有在這一片片水稻田的中央,似乎有一座小型的城市正矗立在那里。

  此時的朱元璋站在山丘之上,瞠目結舌,盡管產糧區的建造他早就心中有數。

  可文書上面那一列列的數字和文字,實在難以描繪出此刻他所看見的這一幕。

  很多東西只有當你親眼看到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震撼。

  1.5萬頃面積,這個數字是空洞的。

  可當你親自站在這1.5萬頃面積土地的水稻田面前,才能感受到這1.5萬頃的面積是有多大,才能想象到這1.5萬頃面積的水稻田能夠給多少的百姓帶來食物。

  又將解決多少人的溫飽問題,使多少人擺脫饑餓。

  盡管這產糧區建造在黃崗和濠州之地。

  可它的作用卻不僅限于此。

  震驚當中的劉伯溫忍不住臉上的喜悅,忙對著一旁的齊衡問道:“敢問大將軍這水稻田面積一共有多大?”

  齊衡輕笑著說道:“一萬五千頃。”

  當劉伯溫聽到這個準確的數字時,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震撼。

  嘴中不停念叨重復的,齊衡所說的一萬五千這個數字。

  瞧著往日頗為高傲的劉伯溫此刻所表現出來的震撼。

  一旁的朱元璋,頓時感受到了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這就是咱的恩公,咱的大將軍啊!

  有他在,這區區劉伯溫又怎敢在自己的面前裝腔作勢,故擺姿態。

  不就是嫌棄自己咱窮苦的出身,低賤的身份嗎?

  你們這些名滿天下的名士和咱的恩公大將軍比起來又如何?

  就單單眼前的一片片的產糧區,又豈是你們這些酸儒窮生可以做出來的。

  心中滿足感爆棚的朱元璋,嘴角不自覺的微微翹起。

  想著這些,朱元璋又迫不及待的對著身邊的齊衡問道:“恩公,如今這產糧區年產幾何?”

  朱元璋的問題頓時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他們都很想從齊衡的口中得到最終的答案。

  聽到朱元璋的詢問,齊衡轉頭笑著說出一個數字。

  “年產四百萬石水稻。”

  這一次齊衡的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沉默了。

  年產四百萬石!

  如此多的水稻產量足以滿足整整一百八十多萬百姓一年的消耗所需。

  按照如今安豐路的總人口數,八十七萬人,還不足百萬!

  這還是在齊衡整整三年的勵精圖治下才發展到的人數。

  在三年前,整個安豐路的人口也不過區區四十萬!

  而如今單單這個產糧區,每年所生產的水稻數量便足以滿足一百八十萬人口的糧食消耗。

  可想而知這個數字是有多么的恐怖。

  這也是為什么眾人在聽到這個數字時,卻反而突然沉默下來的原因,此時的他們已經不知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情緒。

  就在眾人沉默的一言不發時,齊衡卻突然開口對朱元璋說道:“我知道如今這樣的產量還不算太多,不過大哥放心,再有三年左右的時間,產糧區的產量便可以達到巔峰七百萬石。”

  而隨著齊衡這話的說出,在場所有人臉上的表情已經從最初的錯愕變為了苦笑。

  足足四百萬石的水稻產量…

  這還少嘛……

  而相比于劉伯溫以及李善長,朱元璋和徐達卻反而沒有那么多心事,就只感覺心里充滿了干勁兒。

  “恩公,西北那邊是個村子嘛?”

  朱元璋指著遠處水稻田中央的一處建筑群問道。

  齊衡回道:“大哥,那是一個交易集市,給各地的人用來購買糧食的地方。”

  聽到這話的朱元璋頗感興趣,頓時說道:“走,咱也去瞧瞧。”

  說著,便招呼眾人重新啟程。

  那處交易集市看著并沒有多遠,可當一行人實實在在的去走時,卻足足花費了兩刻鐘的時間。

  而當他們來到這交易集市時。

  又再次被守衛的士兵索要身份憑證以及安豐路各地的戶籍。

  為此,齊衡也耐心的解釋道:“此舉是為了防止安豐路境外的商賈來這里購買糧食。”

  可聽到這話的朱元璋等人卻有些不解了。

  “恩公,既然這集市的大門大開,自然是喜迎四方。為何其它地方的人不能購買?”

  齊衡笑道:“大哥,你覺得這糧食和銀錢,哪個值錢?”

  齊衡這個問題問的奇奇怪怪。

  眾人都有些疑惑。

  徐達沒想那么多,當即說道:“自然是銀錢值錢了。”

  齊衡輕笑著搖搖頭。

  而一旁的朱元璋也皺著眉頭說道:“恩公的意思是,要看什么情況下,如果糧食短缺的情況下,自然是糧食更值錢一些。咱說的對嗎?”

  齊衡點頭道:“正是,我們經常說什么東西值錢,什么東西不值錢,無非就是在衡量這些東西的價值,而金銀這些錢財,不過是一個衡量這些東西價值的工具。”

  “如今身處亂世,什么東西的價值最高?自然是糧食、兵器。”

  “如果有人拿著那些沒有用,不能吃也不能用的金銀來大肆購買糧食,大哥你覺得會發生什么?”

  聽得齊衡的解釋,朱元璋順著他的思路一想便明白了。

  如果真的有人拿著超越市場價格的金錢來購買這里的糧食,將整個集市當中的糧食搶購一空,那么對于安豐路而言將是一筆巨虧的買賣。

  因為這些金錢對于他們而言是無法購買什么有用物資的。

  并且,整個安豐路都需要為這筆金錢付出代價。

  錢多了而糧食物資卻沒有增加,反而下降,意味著物價上漲,經濟秩序崩壞。

  所以目前來說,抑制境外商人購買安豐路境內的糧食才是最好的辦法。

  讓整個安豐路形成一個小的經濟閉環,而不是融入到整個元朝諸多疆域內。

  外界太大,小小的安豐路還不能,也達不到主導經濟走向的程度。

  對于齊衡的話,朱元璋雖然不是聽得那么明白,但也算是了解了一些皮毛,知道如果一旦外界的金錢融入到安豐路境內的話,可能導致境內的糧食和物價出現劇烈的波動。

  聽著齊衡的言論,一旁的李善長和劉伯溫也開始思索起了這些道理。

  金融經濟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還是太過于前衛了。

  不過也算是給他們腦海中對世界認知上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當然,齊衡也并不是真的完全拒絕了與外界的商業往來。

  安豐路地域還是太小,很多物資沒有那么的豐富。

  那么想要滿足境內所需要的一切物資,就必須要與外界進行往來。

  所以齊衡也開設了一處專門用物資金銀兌換的票劵,也就是紙幣。

  想要購買安豐路境內的一切物資,就必須通過官府發行的紙幣進行購買。

  這樣一來,多少金銀和物資可以兌換境內一斤重或者一石的糧食這個標準就由官府所把握。

  再通過數據的分析來達到境內物資的平衡。

  同時官府還可以在兌換的過程當中獲利。

  至于紙幣的真假辨認也非常的簡單。

  因為所有境內官府所發型的紙幣,全部是由齊衡系統獎勵的打印機所打印。

  辨識度還是非常高的,作假的難度也異常高。

  至于打印機所需要的電能,則非常的簡單。

  就好像蒸汽機所帶來的能量一樣,這些能量產生的方式本身并不復雜。

  真正復雜的是如何利用這些能量來達到自己所需的要求。

  就好像這個打印機一樣,如何給這個打印機帶來電非常簡單,但打印機本身卻是目前這個時代科技無法解決的。

  而在擁有了這些前提條件下,齊衡自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將安豐路境內的經濟環境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情況。

  當然這些東西有些太過于復雜,他也沒有辦法當著李善長劉博文的面向朱元璋太過詳細的去解釋。

  甚至他即便去解釋了,朱元璋也不一定能夠聽懂。

  隨著一行人走進產糧區的交易集市。

  瞧這里面熱鬧的環境,朱元璋臉上的笑意便再沒有消失過。

  整個交易集市雖然是以糧食售賣為基礎,但是伴隨著糧食產業的發展,其他行業諸如餐飲住宿等等行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整個交易集市此刻儼然已經轉化為了一個小型的城池。

  周圍種植水稻的農戶,售賣水稻的商戶,客棧酒樓的老板下人,等等…

  這些人已經成為了這個交易集市的長久居住人口。

  包括很多來往于安豐路各地做糧食生意的商人,有很多也選擇了在這里安家。

  相信隨著產糧區的穩步發展,這些長久居住在此地的百姓,人口會越來越多。

  而整個交易集市的房產,則全部是由濠州城官府所營造。

  而想要購買這些住宅或者租用這些商鋪,則都需要給杭州城官府繳納一定的銀錢。

  同時交易集市也帶動了周邊的黃崗城,濠州城的興盛。

  讓原本只是單純依靠本地人口數量緩慢發展的兩個城池,也有了一個穩定的增長基點。

  原本因為建造水庫水渠以及產糧區,而使官府銀錢匱乏物質缺乏的濠州城官府。

  如今成了整個安豐路最大的土財主。

  產糧區的稅收,兩城百姓的稅收,外加商鋪租用的租金,房產出售的收益等等。

  很多時候身在壽春城的施才英想要做一些事情時,也不得不與周念商量,向他們借調一些銀錢過來。

  為此施才英不止一次的與齊衡抱怨過。

  說他這個安豐路總管,錯失了這么大個政績外,平時還得看周念的臉色。

  盡管施才英說這話玩笑成分居多,但同時也反映出了黃崗城濠州城這片區域最近的發展速度之快。

  其實也不僅僅只是黃崗城,濠州城兩地有長足的發展。

  安豐路其它境內的城池百姓,也因為產糧區的發展,解決了最初糧食不足的困境。

  同時在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后,也開始朝著其它的方向進行發展。

  比如蒙城,作為安豐路境內最大的一個內陸城市,相比于其它城市,它們的水資源并不是很豐富。

  但是,正因為他們那里的雨水較少,反而成為了種植棉花最好的地方。

  自宋朝起棉花便是作為一種奢侈品所存在。

  而它之所以如此的價格昂貴,除了它的數量珍惜,以及確實好用外,它們所出產的產地在一些偏遠的地區也是一個影響棉花價格的重要原因。

  如今齊衡在蒙城周邊大范圍的種植棉花,就是想要讓棉花成為大眾可以使用得起的東西,而并不是讓它一直作為奢侈品而存在。

  對于如今這個時代所生活的百姓而言,吃穿住行自然是當政者迫切需要為百姓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吃的方面,在擁有了產糧區后,整個安豐路百姓的主食糧食已經基本可以滿足。

  至于其它的配菜肉食,則需要當地種植業以及畜牧業的發展。

  穿的方面,隨著安豐路境內的女人在黃崗城婦女政策的引導下,已經漸漸的開始有了一些解放。

  這龐大的勞動力,僅僅只是稍微解放一些,便足以供給各地百姓穿衣的問題。

  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今這個時代,紡織業的基礎就是依靠著那些粗布麻而制成的。

  到了冬天這些東西所編織而成的衣服,根本沒有辦法起到一個防寒的作用。

  所以作為官府,作為當權者,齊衡需要為他們解決的就是棉花的問題。

  棉花的問題和產量一旦解決,那么穿衣方面的需求也將徹底的解決。

  至于住行方面,住在這個時代本身也不是個問題。

  行,也在齊衡大將軍府的主導下,全境都在不斷的用水泥混泥土進行修建公路。

  雖然因為工程量太大,還需要時間,但這事情也已經上了軌道。

  這些便是齊衡在安豐路這三年主政當中所做的大部分事情。

  為整個安豐路境內的發展打下了一個結實的基礎。

  交易集市當中,隨著朱元璋等一行人穿越了交易集市,來到了碼頭時。

  在看到碼頭來往船只的密集程度時,眾人紛紛再次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交易集市內的繁華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計。

  而如今在看到碼頭漕運也如此發達時,不禁又有些難以置信。

  三年,這才三年的時間。

  曾經的安豐路是什么樣的情況,眾人都非常清楚。

  不敢說赤貧如洗。

  但無論是兩河流域的水災還是兵禍、饑荒。

  這都跟安豐路分不開的。

  可在經歷了這些磨難后,安豐路如今竟然已經發展到了如今這樣的程度。

  一個地方的碼頭繁華程度往往代表了一個地方的經濟繁榮。

  僅僅這一個碼頭,便能看出些東西了。

  縱然是向來以治城理政為長的李善長,此刻面對齊衡這三年的功績,也是不得不甘拜下風,自愧不如。

  而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劉伯溫在細細地數過此刻碼頭四周來往的船只數量后。

  臉上頓時閃爍出了困惑之色。

  一直都表現的謙和低調的劉伯溫,此刻卻主動的來到了齊衡的面前,如數學學習一般,對著齊衡恭敬的拱手問道:“大將軍,在下有幾件事不明白,不知道大將軍可否為在下解惑。”

  聽著劉伯溫的話,瞧著他謙和的態度。

  齊衡本不應該對他有太大的抵觸。

  然而在朱元璋招募劉伯溫入幕的過程,他卻通過暗衛的情報將他們之間的事情了解的一清二楚。

  盡管齊衡與朱元璋之間的關系和感情十分的復雜,未來也不知道會怎樣。

  但實實在在的說,在齊衡的心中,朱元璋就是他的大哥,而在朱元璋的心中齊衡也是他的好兄弟。

  當齊衡從暗衛傳來的情報當中得知朱元璋在劉伯溫那里受辱時,心里就不是很舒服。

  奈何他身在安豐路,沒有辦法做任何事情。

  第一次見劉伯溫時所說的那些話,也是譏諷之意占多。

  為的就是給他大哥朱元璋出一口惡氣。

  而如今聽到劉伯溫主動來向自己請教,齊衡卻壓根不想搭理他。

  他齊衡不是飯館子的店小二,你問什么就得回答什么。

  而且他所說出來的這些話,價值可是非常大的。

  像他這一路為朱元璋所解釋的這些東西,如果放在平時,完全可以算得上是長輩對后輩的一種指點。

  放在學術上,他劉伯溫在旁邊聽到這些話后,就應該在自己的面前梆梆磕幾個響頭,感謝解惑授學之恩。

  更何況這些東西還不僅僅只是學術上問題,是已經經過了實踐論證而產生的結論,是真正的治政經驗。

  含金量要比那些什么學術上的問題高無數倍。

  而如今你就緊靠著一張嘴上下一合,便想從他的口中得到這些東西。

  憑什么?

  他齊衡可不是朱元璋。

  朱元璋稀罕你,那是因為他手下無人可用。

  而他齊衡的手下能人無數,哪個拎出來不能跟這位劉伯溫過過招。

  而且這些人當中大多數都有過主政一方的實際經驗。

  并不比他劉伯溫差。

  更何況他齊衡是義軍當中的虎威大將軍,統領整個安豐路境內的軍政事務。

  而他劉伯溫如今不過區區白身,說不好聽的,殺了他又能怎樣?

  站在齊衡身邊的朱元璋,瞧著此刻齊衡壓根沒有搭理劉伯溫的意思。

  在清楚對方身份后,還并不將他看在眼里。

  心里那是說不出的痛快。

  不過在痛快之后,他還是主動對齊衡使了個眼色。

  而將朱元璋舉動看在眼里的齊衡,也明白朱元璋的心思。

  就當劉伯溫見對方并不想搭理自己,尷尬無比時,齊衡終于緩緩開口道:“何事,說吧。”

  可自始至終齊衡也沒有多看那劉伯溫一眼,雙手背在身后,仿佛聽著屬下在自己身邊匯報請教。

  聽到齊衡這話的劉伯溫如釋重負,也不敢有絲毫的不忿,態度依舊恭敬的問道:“敢問大將軍,這水稻產量區的水自何而來,還有修建那些水渠、集市的東西,是什么,跟平時所見的好像完全不同。”

  “另外,還有這些漕運的船只,如今還不到秋收時節,為何這交易集市的碼頭上依舊這么多的船只來往?”

  “還請大將軍指點。”

  一旁的朱元璋和徐達,瞧著這向來自傲的劉伯溫,如今到了齊衡的面前,卻變得如此乖巧時,被毆的心中偷笑。

  而在聽到劉伯溫的詢問后,齊衡對于這劉伯溫的眼光還是比較欣賞的。

  如今他們這一行人所震驚的一切,歸根結底,都來源于這三個問題。

  怎么能做出這樣的東西。

  怎么能發展的這么快?

  這些表面繁榮背后的東西。

  顯然,劉伯溫已經看出了如今這產糧區包括交易集市,之所以能夠如此繁華熱鬧,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基于產糧區的水稻產量。

  所以他非常想要明白為什么齊衡可以將這些干燥的內陸腹地,化為優質的水稻田。

  這便是他問水從何來的原因。

  而他之所以問修建這些水渠和建筑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正是因為他看出了齊衡之所以可以在這三年的時間內做出這一切,應該都是依靠了這些東西,所以才發展建造的這么快。

  不然按照正常情況下,僅僅只是眼前這些工程量,就足以讓歷代的王朝耗時七八年,甚至十多年。

  瞧瞧那些歷代王朝皇帝修建陵墓所耗的時間便可得知。

  甚至有些皇帝剛一登基便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就是害怕日后他死的時候還沒有修建好。

  而劉伯溫在觀察了所有地方后,發現這里與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所使用的材料不同。

  所以便認為齊衡之所以可以如此快的完成這些建筑工程,正是因為依靠了這些材料。

  至于最后一個問題為何不到秋收這里的漕運就如此的繁華熱鬧。

  既是他劉伯溫此刻心中的疑慮,也是他看破這一切后的猜想。

  顯然,如果一個地方僅僅糧食產量大,根本不可能會出現如此繁華的漕運景象。

  也不足以支撐這些工程、建筑的修建。

  因為你不可能用糧食造建筑。

  也不可能靠著一年僅有一次的秋收來聚攏如此多的人口百姓。

  隨著劉伯溫的詢問,一旁的李善長也從他的話中聽出了一些蹊蹺。

  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其實李善長并不笨,他之所以沒有劉伯溫想的如此快如此清晰,就是因為他本身不善于急智的原因。

  也不需要多久,或許只用一晚上的時間李善長回到家中一個人思考,便可以想通其中的關鍵。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他就是沒有劉伯溫想的快,邏輯分析轉化的清晰。

  至于另外一邊的朱元璋和徐達。徐達從一開始就抱著一副看熱鬧的心思,因為他是武將不是文臣,所以這些他可以完全不關注不了解,只需要看一看熱鬧便好。

  而朱元璋瞧著眼前自己手下這幫文臣之間的交流,則完全是抱著一副求學的心思。

  如今的他在治政方面確實沒有在場的任何一個人嫻熟和有經驗。

  可如今的他抱著一副謙卑的態度,就如同一塊干燥的海綿一般,快速的吸收著養分。

  其成長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而此刻的齊衡在聽完劉伯溫的詢問后,并沒有直面的回答他。

  反而是對著身邊的朱元璋說道:“大哥你還記得當初我建造黃崗城時的材料嘛?”

  聽著齊衡的話,朱元璋陷入了回憶,很快他思索的面容上,頓時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恩公是說,那個叫什么混凝土的?”

  聞言,齊衡點了點頭,笑道:“正是。”

  說著,齊衡一揮手,身后跟著的陳都立馬跑了過來。

  “安排輛馬車,我們上水庫去看看。”

  聽到齊衡的話,陳都當即轉身離開。

  而齊衡也對在場眾人說道:“走吧,帶你們去看看,這些水稻田的水從何而來。”

  眾人懷著期待的心思,緊緊跟在齊衡和朱元璋的身后,朝著山路邊走去。

  很快在水泥澆灌的路邊,眾人等來了兩輛馬車。

  坐著兩輛馬車,眾人一同開始朝著遠處的山上而去。

  大概一刻鐘后,馬車停下,眾人下車。

  順著山路,在數百名士兵值守的山路上走了很遠。

  直到他們看見一處完全由河水充斥的水庫時,終于明白了,下方那無數塊水稻田所耗費的水是從何而來。

  從外面看,依舊可以清晰的看出曾經峽谷的痕跡。

  可在遠處兩側,如今卻被一堵幾十米高的墻壁所阻塞,那墻壁說是墻,實則如神跡一般,隔斷山河。

  劉伯溫望著遠處的景象,張著嘴巴,不由的驚嘆道:“真乃鬼斧神工也!”

  一旁的李善長,朱元璋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所有第一次見到這一幕的大多數人一般,驚嘆的合不攏嘴。

  朱元璋一邊看著眼前這一幕,一邊想著這些都是如今他麾下的東西,頓時感覺整個身子都變輕了些,快要飄起來了。

  此時的朱元璋,終于明白為何很多皇帝在看到自己麾下的疆域時會有感而發。

  不過,想到這些都是齊衡在這三年間所做出來的功績,在忍不住驚嘆之余,也明白齊衡為此付出的心血。

  想想曾經齊衡跟周念擠在一間小屋里十幾天,謀劃的卻是如此宏大的計劃。

  朱元璋心中感慨之余,便忍不住的拱手對著齊衡說道:“恩公,幸苦了。”

  突然聽到朱元璋的話,齊衡愣神的同時,似乎找到了自己這么辛苦做這些的目的。

  除了為這天下的百姓,又何嘗不是為了自己這位大哥。

  如今朱元璋的話,便是在肯定他的付出。

  齊衡笑笑,說道:“大哥,你我之間還需要說這些嘛?”

  朱元璋朗聲大笑。

  既是為了感慨兄弟之間的情義,亦是眼前這如鬼斧神工般的神跡。

  一旁的徐達、李善長、劉伯溫,看到這一幕皆心生感觸。

  在看過這里后,齊衡便為眾人解釋道:“如今這里,便是由混凝土所建造,同時,山下的水渠、房屋、碼頭,皆是此物所建造,工藝簡單,牢固。有此物,方能成就如今這盛況。”

  聽著齊衡的話,眾人終于明白。

  下了山,一行人來到了渡口上。

  乘坐著一艘五六米長的船只,朝著前方而去。

  約莫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眾人正好在船中吃了點飯,休息了一會兒。

  “大人!蒙城碼頭到了!”

  船艙內。

  一名士兵突然走了進來,對著艙內的眾人說道。

  聽到這名士兵的話,眾人心中皆是一驚。

  “你說到哪兒了?”

  身為將軍的徐達,對于城池之間的距離極為敏感,當他聽到士兵所說的話后,頓時覺得不可思議。

  而他面前的士兵卻面露詫異之色,疑惑不解的說道:“蒙城啊。”

  “蒙城?西北那個蒙城?”一旁的朱元璋也忍不住的出口問道。

  士兵的臉上帶著不解,再次重復的:“大帥,到蒙城了。”

  在反復確定他口中的蒙城,就是士兵口中的蒙城時,朱元璋壓抑著心中的驚訝和疑惑,揮了揮手,示意士兵出去。

  震驚的朱元璋和徐達對視一眼,一旁的李善長和劉伯溫也在他們的對話當中聽出了一些苗頭。

  仔細思索過后便明白了,他們為何如此的驚訝。

  面對這四人臉上的復雜神色。

  一旁安然坐在椅子上的齊衡卻微微一笑。

  直到眾人陷入沉默,這才起身笑著對他們說道:“各位走吧,蒙城到了。”

  隨著齊衡的步伐,其余四人也走出了船艙來,到了甲板之上。

  望著遠處河道外的城池,以及那城池之上清楚寫著的蒙城二字。

  他們終于相信了自己竟然在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內,就從黃崗城、濠州城外直達了遠在安豐路西北方位的蒙城。

  一時之間眾人的腦海中一片空白,根本想不明白他們是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目的地。

  因為船艙之內沒有鐘表,也無法分辨時辰,此時的他們都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記錯了時間,錯亂了記憶。

  按照他們剛剛在船艙內的時間估算,這段航行絕對不可能超過一個多時辰。

  就當眾人都開始懷疑自己的腦子是不是因為待在船艙內時間太久而出現問題時。

  明白這一切的齊衡,這才開口笑著解釋道:“大哥你看一下身后。”

  聽到齊衡的話,朱元璋立馬轉頭望向了船后。

  剛剛因為腦海當中都在思考著時間的問題,所以壓根沒有注意到,可如今當他經過齊衡的提醒去專注于這件事時,終于發現了不對勁兒的地方。

  他發現整條船只竟然在以一種極快的速度,朝著前方行進。

  這個速度遠比騎馬來的要快很多。

  此時的朱元璋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他瞪著一雙熊眼,看向了一旁滿臉笑意的齊衡:“恩公,這船為什么航行的如此之快?”

  聽到朱元璋這驚嘆的話語,齊衡帶著他來到了船只的另一個艙室。

  剛走進這間艙室,他們便看到這個艙室與其他船艙所不同的地方。

  之前他們所待的地方全部是由木頭制造,本質上依舊是木船。

  可這間艙室則完全由鋼鐵鑄造而成。

  在這艙室的里面,灼熱的火焰正在升騰,同時還有熱水沸騰的聲音,從那完全封閉的鋼鐵箱子內傳出。

  一旁由鋼鐵鑄造的軸輪正在以飛快的速度不停轉動。

  此時在齊衡的提示下,眾人這才紛紛反應過來,這艘船與他們想象當中的木船完全不同。

  就當朱元璋依舊困惑的看向齊衡,想要從他的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時,齊衡卻再次帶著他來到了船尾。

  扒著船翻上的欄桿,齊衡指著船下的螺旋槳,對朱元璋說道:“大哥,這船的動力和你們平時看到的不一樣,他是由蒸汽能帶動的。”

  聽著齊衡口中的奇怪的詞匯,眾人的臉上紛紛露出了困惑之色。

  齊衡明白,光從自己的話中根本沒有辦法給他們解釋蒸汽機的原理。

  想到這里,也只好說道:“你可以將它理解為,只要里面的火不斷的灼燒水箱當中的水,就可以使這條船不斷的制動運轉而船后的那個螺旋槳就會不停的旋轉,從而帶動這條船不斷的朝前航行。”

  盡管眾人對于齊衡的話,依舊不是那么明白,也無法理解齊衡口中所說的這些原理。

  可這些話他們倒是聽清了。

  知道這條船的動力是由一種他們不能理解的方式在運行,所以才導致這條船的航行速度非常的快。

  而對于這條船所帶來的好處和能發揮的作用,不同的人所思考的方向卻完全不同。

  徐達和朱元璋的腦海當中,滿腦子都是這短短的兩個時辰,便能從濠州城直達蒙城。

  這對于善于軍事作戰的他們而言,我能發揮出的作用,截肢不敢想象,一旦這樣的船只數量增加一些,所運載的兵力變得增加不少。

  試想,當前線正在作戰時,突然有幾千甚至上萬的兵力,在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內,便突然出現在了敵方的腹地。

  對于整個戰局而言,絕對是顛覆性的。

  當敵軍以為蒙城當中只有五千值守士兵而攻城時,突然有一萬兵力在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內抵達了蒙城。

  估計對方的將領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僅如此,還有情報的傳送。

  在如今這個時代,突襲戰術之所以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正是因為情報傳送的時間太過于漫長。

  往往一個王朝的邊境發生戰事,詳細的情報文書卻需要好幾天的時間才可以送到帝都內。

  而當帝都內的皇帝召集大臣商議并且討論,然后再進行部署、兵力調遣,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前線的戰況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如今卻不同了,這艘船的速度可以彌補絕大多數的損失。

  當對方的情報剛剛傳送回中樞時,自己這邊的軍隊已經快要抵達前線。

  兩相對比之下,優勢盡顯。

  當然,這些只是速度提升后顯而易見的兩個優勢。

  其他的優勢還有很多。

  而對于劉伯溫李善長這樣的文臣而言,好處就更多了。

  政令的傳送速度,各城之間百姓的交融,商業行為的增加,等等…

  甚至蒙城今天剛摘下來的蔬菜,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就可以送到濠州城內。

  這絕對是難以想象的。

  而放在往日,這些蔬菜根本不可能運送到濠州城內,因為等它到的時候,都已經壞掉了。

  這可不來往的船只多了嘛。

  畢竟能夠運輸的物資多了,商品多了,這種交互行為自然多了。

  這還是蒙城,距離濠州城最遠的城池,若是在其它近一些的城池,只怕他媽給他做的飯,送到另外一個城池都還熱乎著呢。

  請:m.shuquge

夢想島中文    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